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台湾藏陈澄波上海时期艺术遗产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的两岸复合

发布时间:2018-10-17 14:55
【摘要】:倘若对应于陈澄波的上海时期(1929-1933),我们可以基本明确其中核心的艺术遗产记录:5份美展文献、9份陈氏简历、7份作品著录、35帧历史照片、12幅铅笔速写(有明确上海内容落款)、12幅交游作品、16份交游文献、32幅上海时期油画等——这些是陈澄波从上海带走的艺术遗产的重要部分,这些被长期遮蔽的历史之物和艺术之物,不仅局限于陈氏个人范围,而是扩展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上海记忆和缩影,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中我们所"看不见"的部分。而恰恰是这部分资源与大陆相关资源,形成了独特而珍贵的互补关系。因此,对于台湾所藏陈澄波上海时期艺术遗产的研究,其问题所指,正是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的两岸复合。我们需要以文化战略的意识加以复合,才能真正对应我们依然"看不见"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协同合作的机制加以再生,才能将这些艺术遗产转化为真正的、有效的公共文化资源。
[Abstract]:If we correspond to Chen Chengbo's Shanghai period (1929-1933), we can basically define the core art heritage records: 5 art exhibition documents, 9 Chen's resumes, 7 works catalogs, 35 historical photos, 12 pencil sketches (with clear Shanghai references). ), 12 dating works, 16 friendship documents, 32 paintings of the Shanghai period, etc. These are important parts of Chen Chengbo's artistic heritage taken away from Shanghai. These objects of history and art, which have been obscured for a long time, are not only confined to Chen's personal scope, but also extended to the Shanghai memory and epitome of Chinese modern and modern fine arts, forming the "invisible" part of the Chinese modern and modern art resources. It is precisely this part of resources and mainland related resources, formed a unique and precious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hen Chengbo's artistic heritage in Taiwan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art resources. We need to combine our awareness of cultural strategies in order to truly correspond to the modern Chinese art that we still "can't see."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o establish mechanisms for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to regenerate.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se artistic heritage into real, effective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雷;;浅析西画的传入对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影响[J];当代艺术;2010年02期

2 李旋;;论我国油画材料研究的现状[J];当代艺术;2010年02期

3 薛扬;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绘画美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沛航;;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J];国画家;2011年03期

5 秦菊英;;二十世纪香港艺术设计教育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2期

6 王裕亮;;谢投八现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郭燕;;淡雅宁静的诗歌——谈庞薰t9的油画艺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8 周文婷;;海派艺术赞助商——王一亭[J];美术大观;2008年05期

9 秦安建;王晓高;;浅析王悦之风景油画的特征[J];美术大观;2009年06期

10 史峰;;写实:基础,还是束缚——论写实手法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J];美术大观;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立;20世纪前期(1912-1937)上海粤籍美术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温润;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9 黄剑;美术场域“艺术家”角色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7年

10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蓓蓓;美学的巾帼之风[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霞;倪贻德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潘庆生;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门变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陈宏;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7 王进;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版画审美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宜均;论写实油画的当代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蓝庆伟;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马昭蓉;陕西油画艺术发展考察及其现代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段泽林;艺术的启蒙,又回到了我们身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严长元;艺术展览:为新国博树立新形象[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张坚;碰撞与交融[N];美术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萌;军队院校美术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丰;上海美专校址变迁与上海美专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77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77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