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母性形象的颠覆——《金锁记》与《母女二人》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7 20:04
【摘要】:张爱玲与劳伦斯分别是东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二人均是心理描写的高手,他们某些作品中的人物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劳伦斯的《母女二人》中刻画的曹七巧与波德茵太太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揭示他们对传统母性形象的颠覆和解构。
[Abstract]:Zhang Ailing and Lawrence are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of modernism novels of East and West, and they are both masters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Som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ir work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ir subvers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aternal imag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ao Qiqiao and Mrs. Bodhin in Zhang Ailing's Golden Lock and Lawrence's' Mother and daughter'.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I0-03;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中美价值观的差异性与相似性[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邵朝杨;中英古典诗歌与文化传统的差异[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王璐;曹云亮;;论高等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转移[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刘晓燕;人类文明与环境保护关系泛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杜敏;从历时性角度比较英汉诗歌文化的不同特点[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海燕;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个性缺失的传统文化观[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莉;解构与嘲讽——论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态[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刘合强,万军;中西负面报道差异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孙立恒;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方法论刍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璐;演泽永恒——论《茶人三部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袁红涛;论新文学中宗族叙事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4 沐金华;论战争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晖;论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实践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8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徐德林;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小娟;超越苦难的生命之歌——艾芜与杰克·伦敦流浪作品比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春艳;跨文化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湖南大学;2002年

3 刘昌波;区域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民主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由之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妍;“文革”后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景银辉;苏童小说主题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宇俊;午梦堂及其女性创作[D];苏州大学;2004年

7 叶澜涛;家族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历史画卷[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智秀;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化创造[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牟效萱;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越平;城市休闲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艳平;;母性形象的颠覆——《金锁记》与《母女二人》的对比分析[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殷璎;;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艳勤;;张爱玲的自译作品The Golden Cangue中的翻译策略探究[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林侃;海西舞台演绎海峡情深[N];福建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文波 林侃;八闽艺苑写华章[N];福建日报;2009年

3 张琴;改革让重庆国有文艺院团焕发活力[N];西部时报;2010年

4 段运冬 袁荷;实现经济品牌到艺术品牌的转化[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陈歆耕;文学批评因何而伟大?[N];文汇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盈;《金锁记》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爱观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旭;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自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安徽大学;2011年

3 阮广红;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中的杂合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邵霞;[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孟娜;《爱玛》与《金锁记》中女性意识之对比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彭娟;张爱玲自译文学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解燕;父权社会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之比较[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妍;文学翻译中自译者的主体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燕清;突围与困厄[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秋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框架下张爱玲译著中“女性意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7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77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