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白流苏和紫姬形象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9:56
【摘要】:张爱玲和紫式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人生经历、创作思想,还是其小说的主题指向和艺术特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紫姬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人的本质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两位女性作家的共同偏好,并体悟两位作家创作中的女性观、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
[Abstract]:Zhang Ailing and purple ministry are two female writer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fferent age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life experience, creative thought, and the theme of their novels as well as thei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female images of Ziji in Zhang Ailing's novel Love in the City of Qingcheng from the angle of portraying the characters and the Genji Tale of the Purple Ministr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mmon preference of the two writers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ate of women, and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 causes of the two writers' views on women, humanity and marriage and love.
【作者单位】: 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I106.4;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锋杰;意识形态的迷雾——读柯灵《遥寄张爱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徐陵;苍凉中的眷恋与眷恋中的苍凉——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审美风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林丹娅;;华文世界的言说:女性身份与形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晓峰;张爱玲:女性视角与都市风情[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史兴伟;陈子善对张爱玲早期佚文的发掘[J];图书与情报;1998年04期

6 陶宣,蒋毅;从苏青的作品看高雅的市民文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7 陈静;;一曲父权文化的挽歌——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8 耿春亮;李会勤;;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王桂荣;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渊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常彬;类型各异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4 沐金华;论战争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6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8 张芙蓉;论中国小说与社会的同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晨;现代人文视野中的乡土体验与文学想像[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莺;艰难的心路历程——当代城市女性小说的女性审美意识流变[D];暨南大学;2001年

2 陈瑶;论新时期的女性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雪梅;重合与创新 承袭与变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傅潇霄;红尘深处的一声叹息[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递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黑坂雅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妇女解放问题[D];西北大学;2001年

7 马彩梅;[D];西北大学;2000年

8 黄蓉;命运·创作·女性——论政治文化视域中的“丁玲现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建军;历时之谜与难求之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凤兰;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玲青;;白流苏和紫姬形象的比较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黄玲青;;表现爱情婚姻的情感主题——张爱玲小说与《源氏物语》主题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黄玲青;;悲剧的女性:张爱玲小说与《源氏物语》主题比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黄支东;;瞬间的永恒——张爱玲和茨威格笔下的潜意识[J];文教资料;2006年29期

5 冯茜;陈剑雯;;张爱玲与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世界[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章渡;;张爱玲与简·奥丝汀灰姑娘叙事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付明端;;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作品婚恋观的比较研究[J];名作欣赏;2006年14期

8 涂晓群;曾娜;;转型时期作家对人性的揭示——谈劳伦斯与张爱玲的前期创作[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涂晓群;;论转型时期劳伦斯与张爱玲的创作共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柴宝芬;;同为谶梦——紫式部笔下的光源氏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之比较[J];长城;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牛水莲;;理想的建立与破灭——“大观园”与“六条院”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蔚三;源氏与薰君形象之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许石君;接受美学视角下张爱玲小说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锐清;《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沈婷婷;《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比较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玲玲;“物感”说与“物哀”说[D];扬州大学;2007年

6 李蓉;译家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7 欧阳多根;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43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43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