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叙事伦理学
[Abstract]:The ethics of literary narration belongs to applied ethics and is a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value of literary narration, which involves at least the subjects of ethics, narratology, literary criticis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hilosophy, culture, etc. Therefore, it should belong to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ethics of literary narration explains and summarizes the ethical theme, content, ethical voice of the times, and,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ty, the ethics of circumstances aris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of narration in the narrative process. Its greatest aim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ethics in narrative fiction and imagination. Compared with realistic rational ethics, literary narrative ethics is a kind of fictional ethics, which has its own order and rules, so they cannot cross the boundary at will.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性语境中的叙事伦理研究”(编号:08CZW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叙事伦理的一种发生学研究”(编号:2009046085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孟旦;安延明;;实际可行的伦理准则及其进化论基础[J];世界哲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追忆”概念及现代性的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姚爱斌;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现代阐释学视野中的《毛诗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李妍;;永不靠近——读《城堡》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李妍;;永不靠近——读《城堡》所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周全伟;;文学叙事的道德承载[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于金华;;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兼论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崔辰;;质感、风格与“复制性”:《无间道风云》之于《无间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瞿小雨;程焉平;;开展生命伦理学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东北卷)[C];2012年
3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戴丹;;艺术批评的另一种理论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国强之《草船借箭》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汪行福;;进步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与超越[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7 王馨;;从模仿到创新的双模态动力机制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3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金礼;行走与进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4 郭文婷;个人外载隐性知识转化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洁;主体间性视角下翻译本体论之重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王敦;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高妮妮;贡布里希的视觉艺术观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又芳;从光的理想国到光因特网[D];河南大学;2011年
9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胡健男;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东;;文学叙事与道德策略[J];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秋紫;跃动着时代精神的伦理学──评《社会道德教育丛书》[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3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伦理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4 王少哲;关于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1983年05期
5 肖群忠;个人对社会积极作用的伦理学浅思[J];哲学动态;1986年03期
6 米尔纳-伊里宁;李国海;;关于人的本性的概念及其在伦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05期
7 秦树理;追求高尚的人生——读《新编伦理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成尧;阎保辅教授简介[J];学术交流;1990年02期
9 济平;;关于道德危机与伦理学困境的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10 王海明,孙英;几个伦理学难题之我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云;董晓静;胡丽娜;;辅助生殖技术(ART)对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舒远招;;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何石燃;;我国安乐死立法的探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公共卫生伦理学》[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5 封进启;郭巧红;樊春梅;封行谦;;浅谈按摩师的伦理学[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6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立斌;施卫星;;危重病医学面临的医学伦理问题:放弃治疗[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邱建智;;藏医伦理学初探[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海霞;童谨;;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新进展——市伦理学会等承办全国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马存利;;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法哲学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剑;踏实做学问 努力促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陆志城;ISPOR及其伦理学规范[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范小华;话说伦理学转型[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孙福川 尹梅;为“过度服务”开具伦理学处方[N];健康报;2004年
5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庞立生;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6 廖志诚邋陈思敏;省伦理学会在榕成立[N];福建日报;2007年
7 [英]尚塔尔·墨菲/著 尹树广/译;民主的伦理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赵根喜;法官与伦理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饮水不忘掘井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靳海山;走向实践的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滕琪;以位格为中心的塑造[D];浙江大学;2005年
8 彭勇;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静;现代基因技术安全问题的伦理审视[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刘杰锋;太虚人生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赵海星;逐渐“慈化”—伦理学视角下的信息战思考[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张春静;斯宾诺莎宗教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顾平;伦理学视野中的语言伤害问题及对策[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王慧;大学生网络伦理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崔荣昌;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曹晋;伦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李亚旭;批评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任毅;论冯友兰“境界说”的构建、伦理意义和当代社会价值[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本文编号:2343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4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