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于意识之外——弗洛伊德论文学起源和读者接受理论
[Abstract]:The unconscious theory in Freud's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field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literature and the reception theory of readers. He believes that a literary work is an external expression of the writer's unconscious psychology, and that artistic creation is a daydream of the writer himself and a disguised satisfaction of his unconscious desire in the depths of his heart. It reduce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of the essence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hysiological aspect, which is undoubtedly a great impact on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in western literature. On the other hand, psychoanalysis make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readers' reading and acceptance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ical unconsciousness, which helps us to understand Aristotle's "Catacis" and expand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in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terms such as "text call structure" endow them with new meaning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石明圆;比较视野中《雷雨》的原型世界[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烈琴;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颠覆——《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3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3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8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成秀萍;颠覆父权体制的女性书写——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张爱玲的小说[D];苏州大学;2001年
6 刘颖;阿尔比与荒诞派戏剧[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剑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李晓铭;生命·哲思·美——无名氏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D];延边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利伯曼 ,裘辉;行为主义与心[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2 彭祖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介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4期
3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条目选刊[J];辞书研究;1984年05期
4 张燕;我所理解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J];社会科学;1985年12期
5 董学文 ,张首映;从无意识到泛性论——弗洛伊德文艺观述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年02期
6 杨方才;作家灵感思维漫话[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0期
7 魏崇新;试谈杜丽娘的心理机制[J];名作欣赏;1986年03期
8 刘晓波;赤身裸体 走向上帝——审美与潜意识(一)[J];名作欣赏;1986年04期
9 王富仁;创造者的苦闷的象征——析《补天》[J];名作欣赏;1986年04期
10 钱中文;;无意识自然本能创作动因说及其它[J];学习与探索;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勋;;个体欲望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探讨[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2 王凤香;;对《内经》养神观的心理学浅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泓峻;;从“人性恶”这一前提看荀子礼教思想的人本主义内涵——兼谈荀子与弗罗依德思想逻辑的相通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马爱国;;体育行为环境对个体竞争性的影响——个体竞争性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黄怀璞;;后现代之虑:技术复制与仿像现实[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阴元铮;;从艺术治疗的身心机制探电影治疗的价值[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陈朝宗;;论高校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曹无害;;反对邪教 人人有责——兼论反邪教协会的任务和策略[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晓慧;;精神分析视域中的阿尔都塞[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10 石起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伟成;电视台集中开播“反腐”电视剧[N];解放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峰;重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王洪岳(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启蒙哲学:回到中国本身[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文特;达尔文的四本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单波;娱乐新闻的负面影响[N];中华新闻报;2002年
6 ;释 梦[N];科学时报;2003年
7 张稚丹;与自然同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杨锏(暨南大学在读硕士);我在燃烧[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钱中文;消费社会我们该怎样对待“身体”[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疯狂消费只为本能释放[N];北京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幸福;圣徒,,抑或神经官能症患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鑫煜;启蒙精神的彰显与溃退[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英;《桥头眺望》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悲剧色彩[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田欢;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D];新疆大学;2003年
5 张玉芬;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生命意识的主体流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一帆;从二歧到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真;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文学论[D];湘潭大学;2003年
8 俞新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建设[D];安徽大学;2004年
9 丁霞;从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出走[D];郑州大学;2004年
10 吴慧芳;弗洛姆人性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3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4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