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东华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8-11-20 07:44
【摘要】: 傅东华博学多才,系我国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字学家、教授、 作家,早年曾参加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我国早期文学翻译界 的主力军,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我国翻译界获得相当影响。他的文 学翻译生涯开始于五四以前,一生翻译著作三十多种,涵盖多种文学体 裁和流派,分属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其中半数以上属外国文学名著, 比如:(希)荷马两大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英)弥尔顿《失 乐园》、(英)《高尔斯华绥短篇》、(美)德莱塞《珍妮姑娘》、(美)马·米 赛尔《飘》、(美)温·凯瑟琳《琥珀》、(美)霍桑《红字》、(西)塞万 提斯《堂吉诃德》等。其中好几种,如《飘》、《珍妮姑娘》、《堂吉诃德》、 《失乐园》、《琥珀》等,都曾一版再版,至今仍拥有不少读者。除了文 学作品之外,他还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思潮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 绩,先后翻译了《诗学》、《诗之研究》、《社会的文学批评论》、《文学之 近代研究》、《文学之社会学的批评》、《比较文学史》、《美学原理》《文学 概念》、《近世文学批评》等研究性论著。总体说来,他的译作语言流畅 地道,文笔生动,很富特色,尤其受广大普通读者欢迎,但是,在专家 学者们眼中他的翻译有过于迎合读者,过于归化之嫌。由于种种原因,我 国翻译界至今尚未见对他的翻译生涯的、全面深入的研究,而以他的翻 译在我国读者中的影响以及他的独特的翻译风格,这一课题显然是一座 有待挖掘的富矿。本文本着从翻译主体入手的建设性翻译批评原则,从 他的生平和译作着手,总结他不同译作的成败,并探讨他的翻译风格、 翻译思想、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效果。 本文共分以下几部分:一、傅东华生平及翻译生涯简介 二、翻译 的动机:为人生还是为翻译 三、翻译的性质:是艺术还是科学 四、翻 译的方法:归他还是异化 五、翻译的标准:神似还是形似 第一部分,除罗列傅东华生平大事记之外,着重指出1912年他进入 中华书局以及20世纪20年代他加入文学研究会对他日后的翻译生涯的 影响。进入中华书局做编译使他养成了改编原文以方便读者阅读的翻译 思想和习惯,而加入文学研究会,响应其提倡白话文、介绍外国文学作 品以及文学流派和文艺理论的主张,傅东华在翻译中更加注重使用白话 文,并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思潮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 他对翻译和人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刻,这些影响着他的翻译态度、翻译方 案以及翻译选材。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翻译与傅东华的整个人生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 对他的翻译事业的影响。翻译是傅东华钟爱的事业,可在他一生的大部 分时间里他只把它当作业余活动和第二职业,究其原因乃是由于文字工 作报酬低廉不能充分保障生活需要。一方面是事业的追求,一方面是生 活的保障,如何才能不顾此失彼呢?傅东华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 了自己的理解:将文字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首先保证自己的文字工 作能给社会带来一定价值之后,也要争取能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不能 完全忽略文字的商品价值。这一指导思想决定了他不仅翻译经典和理论 著作,也翻译时髦的畅销小说,还决定了他在翻译中能够严肃认真地对 待自己的翻译,,重视翻译的社会效应,可又常常为了追求高速高效,而 急功近利、作风粗糙,误译漏译甚至想当然地胡译。 第三部分,阐述傅东华对翻译的性质的理解。关于文学翻译的性质, 历来有“科学派”和“艺术派”的认识分歧,傅东华认为“团译是艺术”, 强调在翻译中不要拘执于字句而要从总体上传达出原文的神气,他在翻 译实践中译笔的灵活、文辞的传神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指导思想。然 而,一分为二地看,他在强调译文的艺术性时,却不免有些忽略对科学 性的追求,反映在他的翻译实践中表现为他常常不顾原文词句,随意对 原文进行发挥创造,。 第四部分,分析傅东华的翻译方法。按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艾尔马 赫的说法,翻译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 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异化法),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 者去接近读者(归化法\傅东华强调迎合读者,因而常常采用归化的翻 译方法,不仅语言层面上归化,文化层面上也常常归化,因而他的译文 中有时会出现文化错位的现象。常为人忽略的另一方面是,傅东华在翻 译中有时也表现出异化的倾向,这则是受了ZO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提倡 通过欧化改进汉语的潮流的影响。傅东华说他赞成欧化,因为在翻译中 常常感到现有国语的不足。但遗憾的是,他在语言层面上的欧化常常违 背了汉语的规律,因而导致了译文的拗口难憧。 第五部分,探讨傅东华在诗歌翻译中对形似和神似这对矛盾的处 理。翻译以忠实为标准,要求译文尽量做到与原文“形神皆似”,然而由 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独特性,在诗歌翻译中极难达到形似的标准。基 于此,有人提出诗歌(形式)不可译。傅东华懒译的诗歌除了《伊利亚 特》之外,不管原诗是何种体式一律采用自创的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046
本文编号:234429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艳;译文的归化与异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冯庆华,王昱;从文化交流的宏观角度研究翻译——《飘》的译本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董金伟;《飘》的魅力、价值与特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2344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4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