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与翻译
[Abstract]: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ros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language music, the beauty of music is mainly realized by sound rhythm and meaning rhythm. The rhyme and rhythm of prose convey emotion and create mood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pros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musical beauty of the language, and excellent prose translation should convey the musical beauty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vey the musical beauty of the original text by means of phonetic compensation, rhythmic reproduction, contrast method, tone reservation and so on, so as to make the target text have the beauty of form,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aesthetic feelings as the source readers.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外语系;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中英散文互译中语言音乐美的再现”(2008jqw125)的系列论文之一
【分类号】:I046;H31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镇清;翻译中语言的时空变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周俊兰;从“互动”看特写报道语言的人际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莹;《白鲸》意蕴层次剖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曹彦;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刘世生;文体学的理论、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蔡燕;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论李商隐爱情诗的“间阻之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陈满铭;论意象与辞章[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宗守云;;文体学偏离理论与修辞学偏离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峥云;;运用语域理论分析时事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允;;从文体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上邪》的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庆华;语境与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3年
2 肖爽;[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沈继诚;论功能对等原则与汉语广告英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许朝阳;文体学与英语口语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焦小婷;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D];河南大学;2001年
7 范静;应用文体常用体裁的汉英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8 史文霞;应用语域理论于报纸新闻报道的文体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童琼;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张曼;浅析英语诗歌在培养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兼评林语堂在《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海霞;清新晓畅,意到神到——评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董晖;老到圆熟 出神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荧郁;;谈谈对联的平仄与节奏[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7年11期
2 高丽华;;试论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声与情的关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黄亚音;;论朱湘与黄杲p樢胧厣焱琜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1期
4 许肇本;文学语言的音乐美[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童兆升;卢志宏;;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6 常青;;文学翻译中的唯美追求[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黄炳麟;诗歌摹声词趣说[J];阅读与写作;1996年04期
8 黄小平;;文学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特征之一——追求语音的音乐美[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9 辛晓玲;;音乐意境:从文学到电视文学[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张丽丽;;论文学语言的音乐美[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春笙;;论译诗神似——管窥丁尼生《鹰》的两篇译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亚萌;嘉德春拍上演油画瓷器精品“二重奏”[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吕宁;多幅重量级油画佳作亮相嘉德春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玉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皓璇;“中国意象式”诗歌翻译浅谈—《天静沙·秋思》英译本比读[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汝佳;诗歌与音乐韵律的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曹帅;朱湘译诗中的异化与归化现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44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4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