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文学翻译批评学科构建的框架体系

发布时间:2018-12-06 17:25
【摘要】:文学翻译批评不同于文学研究,其研究方法也不同于外国文学或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应该是一种复合式批评,是翻译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实践的附庸。在翻译研究的争论中,可能没有比关于翻译批评标准的争议更多、分歧更大的了。其原因就在于,文学翻译本身就是复杂的、个性化很强的艺术实践,而文学翻译批评要把这一艺术实践上升到认知层次,不是件容易的事。
[Abstract]: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different from literary study and its research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foreign literature 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It should be a kind of compound criticism and an organic fus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literary studies. It is not the appendage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re may be no more controversy than the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literary translation itself is a complicated and highly individualized art practice, and it is not easy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to raise this art practice to a cognitive level.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晓荣;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思路和现代视野[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邱文生;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文军;翻译批评:分类、作用、过程及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朱丽玲;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不良倾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王恩科;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选择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徐式谷;历史上的汉英词典(下)[J];辞书研究;2002年02期

9 桂琼;鲁迅先生的翻译生涯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宋彩霞;庞德误译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Martha P.Y.CHEUNG;;Ji(寄),Xiang(象),Didi(狄棶),Yi(译)—A Study of Four Key Terms in Ancient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A];跨学科翻译研究——国际译联第4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之三[C];2004年

4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2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3 张永华;对翻译批评的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全红;诗人译诗,是耶?非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周丹;情景模式——可操作的翻译单位[D];浙江大学;2002年

7 韦敏;《红楼梦》杨译本习语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8 梁燕华;唐宋诗词色彩意象及英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9 郑意长;《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缺省”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纪爱梅;从文化翻译观和篇章对比分析的角度谈齐鲁旅游文化的英语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晓荣;二元对立与第三种状态─—对翻译标准问题的哲学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杨晓荣;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36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6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