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与杜拉斯小说艺术比较
[Abstract]:......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wx32)
【分类号】:I0-03;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田;;作家与评论家[J];朔方;1981年06期
2 张虹;从《三国演义》的评点看毛宗岗小说结构美学思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3 钱念孙;;文学创作中“二律背反”的出路——谈韩少功的文学沉思[J];上海文学;1983年02期
4 咏枫;朱曦;;生活与艺术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论艺术感受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J];枣庄学院学报;1987年Z1期
5 刘孝存;;新小说结构例析(四)[J];新闻与写作;1988年06期
6 张利群;广西举办林焕平教授文学生涯六十周年庆贺会[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6期
7 韩立群;论沈从文小说的结构形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8 易红霞;;论《汤姆·琼斯》的三种模式及其文学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蒋德平;浅谈文学创作中的语言[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10 王冠英;满族作家老舍文学创作民族化简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朱小如;;灾难母题与文学创作的精神向度[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蒋巍;;论文学的与时俱进——从“当前文学创作症候”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4 王久辛;;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对雷达先生《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薄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5 王为华;;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王振星;;神话意识与《水浒传》的创作[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7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8 胡新化;;谈“人口老龄化”的“负担”和“财富”——对庆祝建党85周年全国征文金奖《老龄化于文学创作》的增册加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刘相雨;;论管同的思想与文学创作[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新元;浙江省首届民工文学创作大赛有声有色[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曾衡林邋熊远帆;我省文学创作在全国频频折桂[N];湖南日报;2007年
3 枫文;繁荣瓷都文学创作[N];潮州日报;2007年
4 萧平;佩内洛普:她是那样卓尔不群[N];文学报;2009年
5 ;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6 民文;恩施设民族文学创作基地[N];文艺报;2009年
7 伍雪平;东城与中国作协首度签约[N];东莞日报;2009年
8 见习记者 王洋;涨稿费能否推动文学创作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吕驾宇;幸福的焦虑[N];丽水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任晶晶;让科普文学创作蔚成风气[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昝风华;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金云;论泰戈尔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欢;汉代文学审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滕春红;北宋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璐璐;班昭及其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君;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春平;唐代“蒲州—太原”沿线区域文学简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悦帅;人生·情感·寓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志明;论贺敬之的国家人民情怀与文学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刚涛;曹植创作中的审美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薇;《巴黎圣母院》:文学视野中的建筑[D];中南大学;2008年
8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祝小丁;作为长篇小说家的约翰·契弗[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魏群;翻译家冰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0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2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