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欣赏对于欣赏者的价值及其促进审美理想的形成
[Abstract]:All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masterpieces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disclosure of life, and will have a wide range of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social and historical social life. In the orientation of values, it always takes promoting good and suppressing evil as the core, and taking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s the unified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欧亚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丽玉;;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 刘明杰;;浅析禅宗对唐宋诗歌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杜婵;;唐代科举文化对其文学的潜在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孙鸿;;全球化视域下中西体育文化的比较与重构[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6期
6 陈晓燕;;文化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马红民;;激发、训练、扩展——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周兵,黄建岚;浅谈中学古诗文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张妮妮;;图画故事书的多层次阅读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陈启权;;多维视角下的当代文学批评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曹建召;学校语文知识生产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于龙;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晓;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8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10 乐中保;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名扬;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阶段性[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春兴;初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丽春;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有关调查与实验[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元洪;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勃;宗法制度对中国家具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鹤;从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借鉴看国产动画发展[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张春阳;语文想象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燕;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芳;汉语新兴族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茅;从中学语文视角看鲁迅作品的学者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敏;;影视“文学改编热”与优秀文学作品的命运[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年03期
2 张震;论文学欣赏[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8年02期
3 张黔;"逸品"审美理想的终结[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3期
4 李江南;大学美育教育中的舞蹈艺术[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峻青;理想的文学与文学的理想[J];文艺研究;1982年06期
6 孙惠柱;;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J];戏剧艺术;1982年01期
7 古;文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江裕斌;;论苏轼的审美理想[J];文学评论;1987年04期
9 朱伟明;从诸葛亮的形象看罗贯中的审美理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刘汉铭;简论白杨的美学修养[J];当代电影;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性和审美心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赵宗英;;审美创造与审美理想的多重复合[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龙玉良;;苗族服饰美刍议[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徐放鸣;;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冯乐堂;;审美理想的信息载体——论郭沫若历史剧中为正义和理想而牺牲的悲剧女性[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6 游小波;;论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马磊;;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8 刘扬忠;;辛弃疾的文学主张和审美理想[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9 嵇涌海;;试论小说主题的制约因素[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罗路;;论想像、联想在音乐欣赏中重要地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万武;审美理想与当代作家的文化准备[N];文艺报;2008年
2 肖云儒;审美价值的新变和审美理想的升华[N];中国艺术报;2001年
3 古耜;在历史漩流中高扬理想之美[N];文艺报;2007年
4 记者 李韵 通讯员 刘爱民;文艺要真诚体现时代审美理想[N];光明日报;2004年
5 史锦秀;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发展的困境[N];文艺报;2003年
6 记者 林征;审视当代艺术审美理想[N];吉林日报;2003年
7 李万武;升华还是坠落 当代作家该有怎样的文化准备[N];辽宁日报;2008年
8 赖大仁;当今文学究竟缺什么[N];文艺报;2009年
9 记者 舒晋瑜;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开始征集参评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赵山林;中国小说审美理想的深入阐释[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新苗;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D];山东大学;2005年
2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永森;论豪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华;冯契的理想观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廷兴;明清艳情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正兵;审美理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1年
2 鲁君;高校审美理想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春艳;论辛弃疾词为两宋第一及辛词作为审美理想对于词体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茜;古典审美理想的守望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娅;寻根之思:审美理想烛照下的审丑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建强;略论王灼词论批评的内涵与审美理想[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沈立伟;让传统诠释现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顾建英;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0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2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