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崇高范畴向优美范畴转换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荣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诠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谭刚,龙建新;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4 王明治;袁平;;比较北欧、日本工业设计 构建中国现代设计美学[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5 王向阳;杜海明;黄婉春;;儿童消费心理与儿童食品包装色彩的关系[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6 蒲军;;新乡太行山旅游工艺品开发中区域文化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年22期
7 陈辉;《二十四诗品》与《论崇高》中“阳刚之美”的比较[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王莉;;审美活动与文化反思[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9 王欣欣;;艺术规律在车身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大家;2011年03期
10 白桦;;试析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死亡意识”的美学价值[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5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俊亚;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泥璇;;崇高:生命的高度——再读康德[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 宋溟;;悲剧意识形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3 刘保民;;关于“共律”的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姜梅英;;试析整体性视角下的以人为本[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5 谢斌;;“为天地立心”:人本生态观的审视[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6 傅凌芳;叶丽萍;李立;;英语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强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7 张三元;;论人的尊严的当代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8 周大欢;;上天有好生之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朱跃平;;实践的本体地位及其认识论意义[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嵇红梅;;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东;;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尝试与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9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资中县发轮镇中心学校 陈文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N];学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小静;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提高干部实践能力[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静;提高实践能力 服务发展大局[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4 王志国;感受劳动之美 增强实践能力[N];巴中日报;2011年
5 湖南省祁阳县龚家坪中心学校 桂重玖;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N];学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小静;提高实践能力 树立良好形象[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7 李娟;谈谈朗诵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金方云;“十查十看”提升干部职工实践能力[N];铜仁日报;2009年
9 ;谷中信一:努力追求真实一致的历史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红旗出版社总编辑 李凡;提高实践能力,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竭长光;论德育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树铭;论当代中国“生态观点”的实践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王善平;资本主体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8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娜;试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瑞玲;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好志;高中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光强;课堂文化中学生的主体性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再思考[D];西南大学;2007年
9 肖扬帆;九十年代散文主体性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姚迎春;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53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