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非洲艺术的多维认知及其反思

发布时间:2019-11-01 23:05
【摘要】:非洲艺术首先被西方"发现"并被带入到现代世界中来的。有关非洲艺术的认识也源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导引下,人们充满着偏见,或忽视非洲艺术的存在,或否定非洲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艾伦·P·梅里亚姆(美国),郑元者;人类学与艺术[J];民族艺术;1999年03期

2 洪颖;;19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外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2006年06期

3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5期

4 刘鸿武;;初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J];西亚非洲;2010年01期

5 刘鸿武;;在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建构国家话语权——再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J];西亚非洲;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蒋蓉华;焦俊刚;刘曲华;;基于绩效棱柱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西部旅游地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云南丽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9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潘华琼;;非洲史教学的体会[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3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7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9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李莉;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5年05期

2 王逸舟;;中国外交十特色——兼论对外交研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5期

3 刘鸿武;;当代中非关系与亚非文明复兴浪潮——关于当代中非关系特殊性质及意义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9期

4 秦亚青;;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11期

5 刘鸿武;民族文化关系结构的独特性与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发展[J];思想战线;1996年02期

6 秦亚青;;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鸿武;;中国外交研究之新境界——评王逸舟教授新著《中国外交新高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刘鸿武;张永宏;王涛;;基于本土知识的非洲发展战略选择——非洲本土知识研究论纲(上)[J];西亚非洲;2008年01期

9 刘鸿武;张永宏;王涛;;基于本土知识的非洲发展战略选择——非洲本土知识研究论纲(下)[J];西亚非洲;2008年02期

10 刘鸿武;;初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J];西亚非洲;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中华;;非洲之眼——编纂《非洲艺术手册》刍议[J];文艺争鸣;2011年02期

2 吴怀友;;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3 党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现实悖谬[J];消费导刊;2007年08期

4 范昕;;网络语言的文化梳理与透视[J];中外企业家;2010年06期

5 郭海龙;;管理学研究的哲学审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邓和清;曾明玉;;非洲艺术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发展述论——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J];艺术探索;2008年01期

7 杨文利;;学刊,浮出海面[J];信息经济与技术;1995年02期

8 吴志攀;;假若危机明天来临[J];招商周刊;2007年08期

9 熊建军;;后殖民文化批评视野中的西方民俗文化在中国——以西方圣诞节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石涛,毛阳光;“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研讨会纪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新华;;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比较史观[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庆本;;走出“中西”模式绝对论的怪圈[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杨胜生;;亨廷顿:预言家还是西方中心论者[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波;;“中国责任论”与中国对国际责任的历史体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傅永军;;论西方现代性理论的普适价值[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陆永昌;;翻译,,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奇迹”的风往哪里吹[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2期[C];2007年

8 刘鸿武;;在非洲历史文化长河中漫游——纪念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9 蒋桂东;;浅析亨廷顿的政治稳定思想及其启示——读《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皓;;非洲原生态雕刻对毕加索创作的影响[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百灵 肖维波;为什么要研究非洲艺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如何界定非洲艺术?[N];美术报;2010年

3 蒋俊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从贬抑到追捧:非洲艺术华丽转身的背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马恩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艺术中的宗教元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于文秀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学术深层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杨勇;一次有意义的尝试[N];美术报;2011年

7 刘悦笛;东方视野中的“新文化相对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吴铭;自强自立自信自由的中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云也退 媒体编辑;从“承认的政治”走向宪政“革新”[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清华大学外文系 王宁;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绘图模式[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蔡圣勤;孤岛意识:帝国流散群知识分子的书写状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卫民;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赵应云;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彩;20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艺术的认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博;多元化视角下的“李约瑟问题”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3 鲁艳;传承与适应—“内力—外力”交互作用下拉萨郊区居民生活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岩;历史实践视角下的中国法律现代性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颖;关于一本书的个人主义拯救[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金姝;“西方中心主义”语境下的《论语》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丽;后现代高校课程—挑战西方文化霸权[D];苏州大学;2007年

8 戚务念;和而不同[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蔚;“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军;论日本“物派”艺术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554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4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