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仿文学的图像化
发布时间:2020-05-25 07:04
【摘要】: 在世界文学史中,戏仿文学早有记载。到20世纪,戏仿文学再次流行,并带有了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在中国,古代有为书作“续”、“补”或拟作的传统,但是少了些戏谑的味道;直至近代,鲁迅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戏仿手法进行创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的戏仿文学一直十分活跃,并且走出了“文学”之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 本文以戏仿文学的图像化叙事为研究对象,旨在透析中国(主要是90年代后)运用戏谑性仿拟为修辞手段的文学文化现象的内核。论文共分为二章。第一章对戏仿文学图文互见叙事现象作分析。对戏仿文学的图像化演进过程进行梳理,从中可以看出戏仿文学追求图像化呈现的意图日益明显。对源文本给接受者的图像化记忆的分析,目的是揭示戏仿文学采取图像化叙事的内在动因。对仿文本采取图文互见叙事手法的分析,意在指出戏仿文学图像化叙事的具体表现。第二章阐释戏仿文学将图像化叙事融于互文性写作的颠覆旨归。戏仿文学的兴盛有着深层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赋予它一种使命感。它的使命有很多,这里重点论述了打破“经典”幻象,以“荒诞”来表现现实、表达强烈的现实感两个方面,最后论述了这种图像化叙事使接受者的主体性提升,给文学接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79766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2 王爱松;重写与戏仿: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新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黄凯锋;;“无厘头”新生代:关于历史意识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679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