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论

发布时间:2020-06-02 22:28
【摘要】: 跨过洪荒的远古,越过漫长的采摘狩猎的艰辛,人类终于迎来了社会迅速发展的奴隶制、封建 制社会。然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类初创阶段的主体──女性退出社会政治经济舞台为代价的。 女性从此囿于四壁环立之室,成为男人的女人,在“三从”之中消失了母系时代绚丽的辉煌。男人从 此成为女人头顶上的蓝天,成为高高悬挂在苍穹光芒四射的太阳,成为丰富辽阔、坚实稳健负载着 万物生命的地球。于是,在大阳和地球之间,女人迷失了自己,在男人高大的影子里仿徨却顾,艰难 地寻找着自己真实的身影,寻找着走出影子的路径。 不会有人怀疑,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是男性与女性共同书写的事实。但是,打开人类几千 年的文明史,我们几乎找不到属于女性自己的详细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有灵心慧智 留下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女性,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是以某某妻的附庸形式存在于封 建男性中心社会的历史上,如宋代的徐君宝妻、戴石屏妻等等。即使最杰出的女性作家李清照,其 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也十分有限。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朱淑真,史书上不仅没有详细的生平资料,甚 至生卒年代也难以确定。由此可见,女性在封建历史中所处地位的悲哀。 可能不会有人否认,在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女性文学艺术家与文学艺术同时诞生的事实。但 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只看到如蔡琰、李清照等少数女作家,在男性作家的泱泱大国里,闪 烁着孤独凄凉的目光,即使留下337首诗歌,33首词的朱淑真,我们甚至看不到她的名字。当然, 近年新编写的文学史弥补了这一缺憾。这就是女性在文学艺术史上所处地位的悲哀。 由于女性在封建社会和文学艺术发展史中被忽视的地位以及有关女性历史资料的欠缺,所以, 有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为现代女性个体意 识的独立完善和思想解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女性开始寻找、认识和反思女性自己的历 史,从而确定女性自己现实存在的价值和存在方式。一些对女性问题颇为关注的男士也加盟有关 女性课题的研究领域,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女性问题研究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颇受研究女性文学者关注,近年来取 得了可喜成就的领域。这些研究不仅对李清照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而且打破了以往宋代女性 文学李清照研究垄断的局面,使朱淑真成为宋代女性文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如:有深入探讨她的 文学女性特色的论文,还有对朱淑真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更为重要的是,研究 者的视野已经扩展到对宋代女性文学整体的关注,如苏者聪先生的《宋代女性文学》,对于宋代女 性作家及其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概括论述,是一部脉胳清晰、资料丰富翔实的宋代女性文 学史,为宋代女性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观宋代女性文学研究现状,对于宋代女性作家个体,确切地说对李清照、朱淑真的研究比较 深入,而对于宋代女性文学整体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因此,宋代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是一块肥沃的 土地,有待于热心的研究者去进一步开发与拓展。 有鉴于宋代女性文学目前的研究状况,本论文《宋代女性文学审美论》,从美学角度切入宋代女 性文学研究主题,探讨宋代女性审美主体及其文学创作所涵蕴的美的内在精神和独具特质的艺术 ①胡元翎《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 ②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表现方式。 宋代女性文学创造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辉煌,这并不是说宋代女性独具过人的天赋和才能 (当然,她们的才能是不可否认的),而是她们独具审美创造的个体意识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个性。苏 珊·朗格说:“如果说艺术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意识的话,这种形式就必须与一个生 命的形式相类似,……关于生命形式的一切特征都必须在艺术创造物中找到,事实也正是如此。”① 宋代女性文学正是与宋代女性生命的形式相类似的,是以独特的“暗喻形式”诠释宋代女性独特的 个体意识的艺术创造活动。因此,研究宋代女性文学,首先应该研究宋代女性创作主体。由于文学 创作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审美创造过程,因此,宋代女性审美主体成为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对象。鉴 于此,本论文第一章(宋代女性审美主体的觉醒),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宋代的社会现实两方面,论述 了末代女性接受魏晋人性觉醒和宋代市民审美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来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疏 离于礼教传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现象。人只有在意识觉醒独立的状态下,主 体才能具备特定的体验水平、感觉经营、概括能力等。所以,宋代女性审美主体的觉醒,使宋代女性 能够以审美的特定方式来支配、掌握审美对象,进行自由、大胆的艺术审美创造,这正是成就宋代女 性文学重要的内在因素。 觉醒的宋代女性审美主体,以女性独特的审美方式和思维机制,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骆新泉;;宋代夫妻寿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字温;现代中国女性诗文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肖肖;宋代女性爱国诗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侯志敏;宋代闺阁女诗人及其诗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3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93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