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隋代文学的变迁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11 04:23
【摘要】:文学史研究者多认为:隋代文学是中古时期南北文学交流、向唐代文学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是,这种交流是怎样地进行的?这种过渡是什么样的过渡?对此尚无全面、详尽、客观的论述。本文力图通过描述隋代文学的变迁,论述其特征,提供一份解答。 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隋代文学的变迁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开皇四年前,是开局。山东世族、关陇贵族和南朝士人三支文学渊源不同的作者队伍进入隋代,各具风貌,文学呈现出“乱”的特点。 开皇四年,隋文帝下诏斫雕为朴,厉行文书改革,使文风一变而为简劲质实,显示了隋代文学的演变。 开皇八年,隋平陈,三百年来第一次真正实现南北统一,促成南北文风的交流融合,同时江南佛教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 大业元年杨广即位,隋朝政权进入鼎盛时期,边塞诗的崛起、众多女诗人的涌现,以及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使隋代文学大放光彩。 大业七年征辽之役发动,隋朝日趋衰亡,精彩而短暂的隋代文学在悲怨之音中落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炳熙;论《聊斋志异》对唐代小说的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蒋寅;;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林大志;再论萧纲的宫体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陈希红;;情礼递变与魏晋士风转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吴在庆;;曹道衡先生的治学态度与品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春艳;;宋文帝与元嘉之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杨泽霞;;从《文心雕龙·序志》看刘勰的人生观及其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刘娜;;浅谈“春秋笔法”在《西游记》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良政;;论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并序[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吉定;;回顾与展望:庾信研究六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绍恒;;《玉台新咏》的编者及编撰时间考辨——兼与章培恒先生商榷[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路;潘岳辞赋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忠煜;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7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07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