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宋代崇陶现象与平淡美诗学理想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0-11-09 22:48
   “平淡”,作为中国传统文论史、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凝聚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然而这一审美范型备受尊崇之地位的确立,却是得力于整整一代宋人对陶渊明诗文的发阐与推扬。宋代诗学中的崇陶现象,其时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与阐释,在极大地提高了陶诗声名的同时,也奠定了平淡一格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再则,陶渊明价值的被“发现”,平淡美诗学理想的形成,与肇始于中唐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之嬗变惊人的同步,甚至也与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之转变非常的暗合。 本文即着眼于这一线索,以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为参照,对阐释陶诗和其平淡诗风有关键作用的诗论家进行详细考察,由点及面地分析他们对陶诗的接受与对平淡美风格的阐发,并进一步透视其与中国美学史上中唐以后所渐显的审美观念、审美范型的转变之关系及意义。此外,文章最后一章还对宋代诗学中陶杜并尊这一特别重要的阐释现象加以了初步分析。 近来,将西方的接受理论和阐释学引入传统的文学研究领域,渐成学术热点,陶渊明接受研究即是这样一个热闹非凡而又卓有成绩的学术分支领域。综合来看,本论题立论的角度比较新颖,视野比较宏观,希望能够达到纵深开拓的目的。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宋代的崇陶现象与平淡美诗学理想的形成
    一、梅尧臣对陶诗风格的阐释:平淡邃美
    二、苏轼对陶诗风格的阐释:似淡而实美
    三、黄庭坚对陶诗风格的阐释:平淡如山高水深
    四、朱熹等宋代理学家对陶诗风格的阐释:平淡自摄或“真淡”
第二章 “平淡”美观念溯源及流变分析
    一、“平淡”美的发展溯源
    二、“平淡”美的流变特征
第三章 宋代的平淡美思潮与中国美学观念之嬗变
    一、宋代诗学对陶氏接受及对平淡美内涵阐释之整体特征
    二、平淡美审美理想与中国美学观念之嬗变
        (一)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后期的宋代社会及其审美趣尚
        (二) 宋代之封建社会发展后期的思想文化底蕴
第四章 宋代陶杜并尊现象初析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瑞;黄庭坚学陶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鲁冰;宋代隐逸审美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7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77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