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渔的文艺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I206.2;I207.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导论
一、 “有裨风教”和“幻为游戏笔”的合二为一
(一) 李渔“有裨风教”意在劝惩的文艺观
(二) “幻为游戏笔”的独特风格
二、 “结构第一“与李渔小说的结构特点
(一) 李渔以“结构第一”为中心构建了戏曲创作的理论体系,特点在于将“事件”作为戏曲作品结构的基本单位
(二) 李渔小说的结构特点
三、 “常中见奇”与李渔的小说创作
(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尚奇传统
(二) 李渔“常中见奇”的小说观念和实践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李渔小说创作同戏剧创作的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杜书嬴;《李渔的仪容美学》序说[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李渔小说创作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5期
4 柴国珍;简论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戏剧的教育功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徐保卫;论李渔文学艺术创作的技术主义倾向[J];艺术百家;1999年03期
6 黄果泉;李渔家庭戏班综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王正兵;李渔小说通俗论[J];文史杂志;2002年05期
8 王晓春;论戏剧对李渔小说叙事形态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3年10期
9 杜书瀛;李渔生平思想概观[J];文史哲;1983年06期
10 张成全;;笠翁本草与情海郎中——论李渔创作的医学品格[J];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杨艾璐;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陈丽媛;胡应麟文艺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彤;论李渔的文艺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美灵;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文平;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自我矛盾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王晓俊;李渔生活美学初探[D];中南大学;2012年
5 陈蓉;李渔剧作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6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7 朱海迪;李渔《闲情偶寄》的环境美学思想管窥[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8 郭一儒;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李渔美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鸽;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思想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铭;李渔词学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795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