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汉魏六朝墓志人物品评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21:28
   出土文獻因其自身的独特價值越來越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墓誌作為出土文獻之一,其數量可觀,內容豐富,語料可靠,是研究歷史、語言、書法及文化等的重要资料。 本文以漢魏六朝墓誌作為研究語料,以其中的人物品評詞作為研究對象,描寫漢魏六朝時期墓誌中的人物品評詞的基本面貌,並對其作結構分類、語義研究、源流追溯,進而探討漢魏六朝時期理想的為人標准與人格模式。在研究中,嘗試運用了描寫詞彙學、語用學、語義學、文化學等有關理論,對該類詞彙作封閉性攷察和深層次探索。對人物品評詞作專題研究,學界目前尚是空白,因此,本研究旨在為漢語詞彙史研究與思想文化史研究服務,希望引起學界對品評詞彙研究及品評文化研究的注意。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緒言”,對本项研究材料及範圍、研究對象及任務、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思路及方法作了概述。文章首先對石刻及墓誌文獻作了介紹,比較詳細地攷察了墓誌的起源及形成過程,對墓誌的整理及研究工作作了較全面的評述。然後對人物品評及人物品評詞作了概念上的界定,為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的描寫、研究提供理論的支持。第三,對本研究在漢語詞彙史及思想文化史研究方面的意義作了概括性的說明。最後,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詳盡描寫,語義研究,背景思攷,縱橫比較,規律總結。 第二章“本體描寫”,主要從兩個角度描寫:一是主題分類描寫,二是結構類型描寫。選取汉魏六朝墓誌中的三類人物品评詞進行細致描寫,即品評人物性情品德、品評人物資質才華、品評人物外貌風度。主題分類描寫時,以詞根為線索,注意點面結合,力求面面俱到。結構分類時,力求翔实准確,並統計出數據,整理繪制出詞表。 第三章“詞義研究”,主要從人物品評詞詞義的屬性、詞義的構成及詞的類聚分析幾方面進行了研究。“詞義屬性”方面分析了本研究對象區別於其他對象的獨特屬性,如模糊性、空靈性及臨時性。“詞義構成”側重於分析其理性義及色彩義的構成。“詞的類聚分析”揭示了研究對象的群聚關係,包括同義聚合與同根聚合狀況。 第四章“管窺漢語詞彙史與文化面貌”,將研究對象置於整個漢語詞彙史與漢魏六朝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對其在漢語詞彙史中的面貌及漢魏六朝時期的人物品許面貌進行孜察,分析了汉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對漢語詞彙史研究的貢獻,并初步構擬了漢魏六朝時期(主要是北朝)理想的為人標准和人格模式。 正文之後,作出簡短“結語”。總結了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的特點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旨在通過對材料的清理、描寫與分析之後,從理論上作出歸納與說明,希望以撰寫本文為契機,將此项研究工作深入進行下去。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研究材料及範圍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任務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四節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的本體描寫
    第一節 主題分類描寫
    第二節 結構類型描寫
第三章 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的詞義研究
    第一節 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詞義的屬性
    第二節 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詞義的構成
    第三節 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的類聚分析
第四章 由漢魏六朝墓誌人物品評詞管窺漢語詞彙史與文化面貌
    第一節 管窺漢語詞彙史面貌
    第二節 管窺人物品評的文化基礎
結語
附錄
    表一:品評人物性情品德詞彙表
    表二:品評人物才智學識詞彙表
    表三:品評人物外貌風度詞彙表
主要參攷文獻
後記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海平;;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初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李发;;汉魏六朝墓志中品评人物的“聪明”词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3 王海平;;汉魏与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的纵向比较[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中滨;魏晋南北朝石刻複音新词新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幸亮;《水浒传》男性描写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黄晓伟;魏晉南北朝墓誌複间形容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杨娟;《西游记》神魔描写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张文静;《世说新语》容貌描写类词汇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鄭屹;兩漢至唐韋氏宗族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8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