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唐代乐舞歌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5 14:09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唐代配合音乐或者舞蹈的歌辞,探讨唐代音乐舞蹈与歌辞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揭示唐代乐舞对唐诗繁荣做出的贡献。全文共分为五章,从雅乐、清乐、燕乐及其歌辞等方面进行论述。 绪论概述了唐代音乐与歌辞的总体特点,介绍了其复杂性与过渡性,并对唐代乐舞与歌辞的研究成绩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界定了本题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第一章论述唐代乐舞与歌辞的繁荣局面及其相互促进的机制,认为乐舞的繁荣在三方面对诗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是曲调的丰富对歌辞的促进;二是声同词异与曲换新辞的时代风气对歌辞的贡献;三是丰富的乐舞活动对整个诗歌创作的刺激与推动。 第二章论述唐代雅乐和雅乐歌辞,认为唐代雅乐较其前代和后世的雅乐而言具有一些因时变通的成分,其歌辞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些乐章歌辞采用了新兴的近体诗的形式。 第三章论述唐代清乐和清乐歌辞。通过对唐代清乐调的延续和衍变情况的探讨,看出唐代清乐虽然没有消亡,但其影响已微。法曲虽是清乐在唐的延续,但已吸收了胡乐的成分。通过对清乐调与歌辞的考察,发现清乐歌辞中有着音乐留存的清商一类存诗反不如音乐更其衰落的相和、杂曲一类...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绪论
    一、 唐代乐舞与歌辞的过渡性和复杂性
        1 唐代音乐的复杂性
        2 唐代歌辞形式的复杂性
    二、 唐代诗乐舞的依存关系
    三、 本题研究的范围与目的
    四、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唐代乐舞和乐舞歌辞的繁荣
    第一节 唐代乐舞和歌辞繁盛的政治文化背景
    第二节 唐代的音乐机构及功能
        一、 太乐署
        二、 鼓吹署
        三、 教坊
        四、 梨园
    第三节 唐代乐舞演出的盛况
        一、 帝王的制作
        二、 献乐
        三、 宫廷演出盛况
        四、 民间演出盛况
        五、 唐代的“热戏”
    第四节 唐代乐舞歌辞的繁盛
        一、 曲调与歌辞的相互促进
        二、 声同词异与曲换新词
        三、 乐舞活动对诗歌繁荣的贡献
    小结
第二章 唐代雅乐和雅乐歌辞
    第一节 唐代雅乐的制定和变迁
    第二节 唐代雅乐的特点
    第三节 唐代的雅乐律
    第四节 唐代的雅乐歌辞
    第五节 唐代雅乐的地位及雅与俗的消长
    第六节 唐代雅乐的评价
    小结
第三章 唐代的清乐和清乐歌辞
    第一节 唐代清乐的延续
    第二节 唐传清乐三十二曲考订
    第三节 唐代清乐调的衍变
    第四节 唐代清乐歌辞
        一、 唐代清乐歌辞入乐情况
        二、 娱乐功能的减弱与抒情功能的加强
    第五节 唐代乐府歌辞的衍变
    小结
第四章 唐代的燕乐及其文学意义
    第一节 燕乐的定义
    第二节 唐代的宫廷燕乐
        一、 九部伎、十部伎的确立
        二、 九、十部伎的演出实况和地位
        三、 坐部伎、立部伎
        四、 胡乐与华乐的融合
    第三节 唐代的教坊乐
    小结
第五章 唐代燕乐的文学意义
    第一节 唐前的合乐歌辞考察
        一、 诗乐一体
        二、 诗乐分途
        三、 唐前歌辞的变迁
    第二节 唐代的歌诗
        一、 唐代歌诗的实际
        二、 唐代歌诗的衍变
        三、 唐代歌诗的体制
        四、 唐人对歌诗的态度
        五、 唐代歌诗的声辞特点
        六、 从歌诗到曲子词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谈唐代旧题乐府的入乐问题[J]. 吴相洲.  社会科学战线. 2002(05)
[2]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的乐府艺术[J]. 钱志熙.  浙江社会科学. 2000(04)
[3]词,是音乐文学——《唐五代北宋词史》引言之一[J]. 陶尔夫.  北方论丛. 1999(03)
[4]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J]. 钱志熙.  文学评论. 1998(02)
[5]盛唐清乐的衰落和古乐府诗的兴盛[J]. 葛晓音.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4)
[6]初盛唐清乐从属关系质疑[J]. 葛晓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7]隋唐燕乐的成立、递变和流传[J]. 潘怀素.  人民音乐. 1954(01)



本文编号:2999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99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