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俗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18:53
本文从俗文学角度,对明代文学大家杨慎的俗文学创作进行全方位考察与审视,力图从研究较为薄弱的俗文学角度拓展学界对杨慎的研究。该文既对杨慎俗文学作品进行了整体梳理、个别考辨与典型解读,又努力结合明中后期大批涌现的通俗文学作家进行通俗文学改编与创作的整体思潮,联系杨慎个人谪戍滇南的特殊经历,意在剖析作为正统文学作家的杨慎与一般通俗文学作家在俗文学创作过程中发生机制之区别、价值取向之异同,从而深挖隐含在其文学实践过程中较为圆通的各体兼备、雅俗并举之文学观念。全文分六个部分,主要观点如下:在“绪论”章中,以历史的眼光全面梳理了杨慎俗文学作品的存世情况及对历代研究的整体述评,从发生机制角度具体剖析了杨慎深入骨髓的典范意识是其汲汲于俗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而明代文学审美取向变迁的时代文化思潮又为杨慎俗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第一章着重分析弹词:通过对《廿一史弹词》创作动机的发掘、文本意象的剖析,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杨慎在遭遇人生历练波折后价值体系之自我调整,充分凸现出杨慎在不同人生阶段价值观念选择的“儒道互补”原则。而《廿一史弹词》“提要构元”的叙事形式亦明显地透露出杨慎在创作过程中对史传文学叙事传...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雅、俗文学界定与杨慎俗文学创作之发生机制
第一节 雅、俗文学界定与杨慎俗文学创作及研究述评
第二节 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典范意识与文学审美取向之变迁
第三节 杨慎俗文学创作的文化氛围与雅俗文学之兼容并进
第一章 杨慎弹词研究
第一节 “博览经书寻故典,傍搜小传缀新文”——《廿一史弹词》与近世弹词艺术的滥觞
第二节 《廿一史弹词》与杨慎人生价值体系的自我调整
第三节 《廿一史弹词》“提要构元”的叙事形式及其对史传文学叙事传统的吸纳与重构
第二章 杨慎杂剧研究
第一节 杨慎杂剧创作概述与《洞天玄记》文本辨正
第二节 《洞天玄记》的隐喻系统与杨慎“游神物外”之宗教意识
第三章 杨慎散曲研究(略)
第四章 杨慎文言小说研究
第一节 文言小说观:“小说亦可证正史之误”
第二节 单篇文言小说:《仓庚传》、《汉杂事秘辛》
第三节 文言小说专集:《丽情集》、《(?)丽情集》
第五章 杨慎歌谣谚语研究(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杨慎俗文学作品系年简编
附录二 杨慎俗文学作品现存书目版本考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J]. 黄仕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2]浅论杨慎与老庄[J]. 朱森溥. 云南社会科学. 1986(05)
本文编号:352285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雅、俗文学界定与杨慎俗文学创作之发生机制
第一节 雅、俗文学界定与杨慎俗文学创作及研究述评
第二节 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典范意识与文学审美取向之变迁
第三节 杨慎俗文学创作的文化氛围与雅俗文学之兼容并进
第一章 杨慎弹词研究
第一节 “博览经书寻故典,傍搜小传缀新文”——《廿一史弹词》与近世弹词艺术的滥觞
第二节 《廿一史弹词》与杨慎人生价值体系的自我调整
第三节 《廿一史弹词》“提要构元”的叙事形式及其对史传文学叙事传统的吸纳与重构
第二章 杨慎杂剧研究
第一节 杨慎杂剧创作概述与《洞天玄记》文本辨正
第二节 《洞天玄记》的隐喻系统与杨慎“游神物外”之宗教意识
第三章 杨慎散曲研究(略)
第四章 杨慎文言小说研究
第一节 文言小说观:“小说亦可证正史之误”
第二节 单篇文言小说:《仓庚传》、《汉杂事秘辛》
第三节 文言小说专集:《丽情集》、《(?)丽情集》
第五章 杨慎歌谣谚语研究(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杨慎俗文学作品系年简编
附录二 杨慎俗文学作品现存书目版本考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J]. 黄仕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2]浅论杨慎与老庄[J]. 朱森溥. 云南社会科学. 1986(05)
本文编号:3522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2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