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杨译本归化应用的目的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2:16
本文关键词:《卖花女》杨译本归化应用的目的性研究
【摘要】:归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广泛采用的翻译策略之一。在理论界,大部分学者热衷于讨论这一策略的优劣,但是对于其本质鲜有深入的研究。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先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问题,因为中国翻译理论界无论是针对归化的独立研究还是做归化与异化的比较研究,多跳不出文化的窠臼;其次是研究指向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归化多被理解成一种服务于读者的翻译策略,目的是使读者读起来通顺、译文易于理解,因此归化研究多以读者目的为指向;最后,第三大原因是翻译理论家们将归化与异化作为对立体研究的推崇。以上几点导致对归化的研究仅涉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而对本质的研究很少。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摆脱过去二十年的旧框框,跳出文化视角的束缚、改变以读者为研究指向的偏见和异化的干扰,那么归化研究就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本文为此选取杨宪益版的《卖花女》作为研究资料,对杨先生的翻译目的和归化应用的目的性做深入探究。这不仅仅是因为杨译本在中国的成功和原作Pygmalion的世界性影响,还在于译本中归化策略的目的性应用。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这些归化应用反映出译者的目的性,即为了追求一篇合格的译本,译者通过发挥其主体性在整个译本中使用归化策略。为此,本文在目的论的视角下从译者的目的出发,通过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揭示了归化应用的本质。
【关键词】:归化 目的论 译者的目的 译者的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Contents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Need for the study9-11
- 1.2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21
- 2.1 The general review of domestication strategy12-18
- 2.2 Relevant Studies 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Pygmalion18-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1-33
- 3.1 Introduction to and discussion of the Skopostheorie22-26
- 3.1.1 Purpose and action22-25
- 3.1.2 Intratextual coherence and intertextual coherence25-26
- 3.2 Duality of a translated text26-31
- 3.2.1 The importance of intratextual coherence26-27
- 3.2.2 The importance of intertextual coherence27-28
- 3.2.3 Cognitive competence and appreciative competence28-31
- 3.3 The relation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translator’s purpose31-33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of Yang Xianyi’s Pygmalion33-54
- 4.1 The text world in source language33-34
- 4.2 The Real world Chinese readers live in34-35
- 4.3 The purposeful analysis of domestication strategy35-54
- 4.3.1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or’s purpose38-40
- 4.3.2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40-46
- 4.3.3 Domestication —— a process strategy46-54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4-56
- Bibliography56-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8-59
- Acknowledgements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斌;;“言不尽意”与翻译本体的失落和译者的主体意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刘重德;“欧化”辨析——兼评“归化”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5期
3 文军;杨宪益先生的Pygmalion两译本比较──兼论戏剧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岐路[J];现代外语;1987年02期
6 谭惠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国翻译;1999年01期
7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8 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9 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10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鹏云;萧伯纳《卖花女》中方言的汉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6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