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4:15
本文关键词: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际花 父权制社会 传统观念 中西文化 中西差异
【摘要】:父权制度确立以来,男女有别的差异性被强调,千百年来,女性只能默默地承受一切外界的强加,并竭力遵照男性话语的方式塑造自身。交际花作为女性中的特殊群体,更是在男人的世界里无声地融化。在对交际花这一群像的分析中,我们被她们的美貌与才情所吸引,看到了她们的善良与无奈,同时感受到了她们坚韧的勇气:对社会的反抗与挑战,这是她们在这样无奈的命运里,为我们制造的迷人风景。在交际花的身上有着诸多值得我们寻味的内容,她们的才情延续到了今天的女性身上,她们的影响力遍布小说、电影、电视等各个领域,所以作为一类文学形象,交际花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交际花作为女性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的造就,而拥有了群像的共性。同时又因中西文化的差异,,而被塑造成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呈现出形象的差异。本论文拟从群像共性、形象差异等方面对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从具体文本出发,采取平行研究的方式,分析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的相似与差异,探寻中西文化差异对这一特殊群体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交际花”一词,并区分了交际花与妓女的不同之处。 第1章主要论述交际花的定义及列举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 第2章主要论述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的群像共性。无论是中国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还是西方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她们都具有相似的交际资本,相似的多元性格及相似的人生轨迹。她们的相似是由特定的人物形象决定的,同时包含着中西方社会背景与都市背景的相似。 第3章主要论述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的差异。通过对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在角色认定上,爱情观上及自我意识上的差异的分析,解析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的差异,同时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结束语中主要叙述了交际花形象在现代社会的延伸。
【关键词】:交际花 父权制社会 传统观念 中西文化 中西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1 交际花形象的界定9-10
- 1.1 交际花的定义9
- 1.2 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9-10
- 2 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的共性10-26
- 2.1 相似的交际资本:美貌、才情10-13
- 2.2 相似的多元性格:复杂、多面13-18
- 2.3 相似的人生轨迹:堕落、悲惨18-24
- 2.3.1 堕落前境遇的相似18-21
- 2.3.2 悲剧命运的相似21-24
- 2.4 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相似的原因24-26
- 3 中西文学中交际花形象的差异26-39
- 3.1 角色认定的不同:逆来顺受与针锋相对26-30
- 3.2 对待爱情的不同:懦弱犹疑与坚定执着30-34
- 3.3 觉醒程度的不同:被动盲从与主动自觉34-37
- 3.4 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差异的原因37-39
- 结束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建军;;西方文学中的爱情观[J];电影文学;2009年04期
2 王影君;;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朴马利阿;论新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J];理论界;2005年09期
4 陈正敏;;娜拉:沉沦与救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新女性的道路[J];兰州学刊;2006年08期
5 李战权;;浅议中西文学女性对待婚姻爱情的差异[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0期
6 刘忠洋;文爱军;;中西弃妇形象差异及文化成因[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兰;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春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9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