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阈下的文本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视阈下的文本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研究
【摘要】: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一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 译者主体性
【基金】:浙江省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互文性理论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再研究”(A11YY01)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互文性内涵解读“互文性”即“文本间性”、“文本互涉”或“文本互文关系”。这一概念最初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旨在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文本的非确定性和非中心性。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3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敏;;从近年华语影片字幕翻译看异化与归化的统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雪桂;;试论文化符号的可译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词语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邓城锋;;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学习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年02期
2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德禄;语类研究概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年03期
5 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年06期
6 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辉,肖利民;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郝永华;"互文性"理论涵盖的文学基础理论问题[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3 江弱水;;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中国诗学用典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4 阿瑛;;互文性理论与后现代写作[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张春雨;;李清照词的互文性解读[J];飞天;2011年06期
6 辛斌;;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美丽;;浅谈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8 曾冠冠;;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文本转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戚田莉;;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互文效应[J];电大理工;2009年04期
10 汤永雷;;互文性角度看奥巴马上海演讲[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晓慧;;互文性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名称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寅;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5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曹文慧;论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的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文培;开放、指涉的文本世界:冯内古特小说的互文性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互文性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繁;《狼图腾》英译本的互文性解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翔;公益广告中的互文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德美;A.S.拜厄特《占有》中的互文性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侯斌;汉英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范李娜;互文性理论在动画片文本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绍静;从文本到超文本[D];山东大学;2005年
9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静;英文食品广告词中互文性所蕴含的意境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0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4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