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美学角度下余光中文学创作和翻译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1:13

  本文关键词:美学角度下余光中文学创作和翻译互动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余光中 美学 文学创作 翻译


【摘要】:余光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有着丰富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伟大翻译家。本文试图从余光中的文学创作与翻译的互动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选用余光中文学作品和译作中的一些较为典型的例子作为论据,讨论了先生的文学创作为其翻译素养的提高加强了营养,同时,翻译实践影响了其文学创作风格,为其创作增加了动力。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余光中 美学 文学创作 翻译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引言余光中是当今文坛上驰名中外的文学家、诗人,同时也是硕果累累的翻译理论家、实践家和翻译学教授。他不仅精通中国和西方文学,而且还深谙两种文字间的转换之道,因此他被称为:“语言的魔术师”。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和翻译实践中,余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健;论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的特色[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1期

2 韦佩仪;余光中研究在新马[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1期

3 江少川;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1期

4 张永健;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特色论[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龙协涛;余光中作品乡国情的文化读解[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徐学;永远的精神家人——余光中与凡高[J];书屋;2002年03期

7 郑劭清;漂泊离散与文化认同——余光中在美期间散文创作特质考察[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张德明,余光中;诘问与哀悼中的生命警示——读余光中新诗《九月之恸》[J];名作欣赏;2002年01期

9 郭虹;信手拈来 皆成妙喻——谈余光中散文中的比喻[J];写作;2003年21期

10 黄维wt;和独白的余光中对白[J];名作欣赏;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古远清;;两岸关于余光中“历史问题”的争论(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2 古远清;;两岸关于余光中“历史问题”的争论(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黄国彬;;余光中的大品散文[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史言;;余光中新诗嗅觉意象蠡测:余诗身体感研究的一个侧面[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古远清;;关于《台湾当代新诗史》撰写及余光中评价问题——回应台湾高Q值呐繹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琛;姚晓东会见余光中[N];常州日报;2012年

2 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梁白瑜 林育华;余光中出任香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N];福建日报;2013年

3 鞠健夫;余光中:一生有一道海峡[N];发展导报;2004年

4 张璐诗;余光中:诗人出书不容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赵稀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研究员;视线之外的余光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记者 王凡凡;余光中:穿越70年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汪修荣;余光中的左手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胡南;余光中:在文学中老得漂亮[N];常德日报;2006年

9 王逸吟;“中文美到什么程度”?余光中北大说“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毛庆;余光中:将继续“文化之旅”[N];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海晴;余光中新古典主义诗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黎黎;在永恒中结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劭清;失却与复归:余光中三地二十年(1964-1985)[D];华侨大学;2004年

2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娟;论余光中散文的中国文化情结[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吕保军;余光中诗歌乌托邦论[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笑堑;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2年

6 韩彩虹;翻译家余光中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王欣;余光中诗歌的回归意识[D];山东大学;2009年

8 钱江;论余光中诗艺成熟的轨迹[D];安徽大学;2004年

9 郭文姝;余光中诗歌修辞艺术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蔡菁;灵思遄飞 妙语解颐[D];华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7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37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