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人物:虚构的生灵——论叙事学人物观

发布时间:2017-08-08 22:02

  本文关键词:人物:虚构的生灵——论叙事学人物观


  更多相关文章: 人物 虚拟性 行动性 功能性作用 叙事意义


【摘要】:传统人物观关注人物的性格塑造、思想内涵,以及人物所属社会类型、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强调"叙述为人物服务"。而叙事学认为只有"人物"参与的事件才构成"叙述",所以强调"人物为叙述服务"。人物作为叙事的基本要素,具有两大基本特性:虚拟性和行动性。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叙述往前发展,并且促进人物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物在叙述中的意义,并且从叙事学角度拓展对人物的研究:从人物的行动性出发去探寻人物在叙述中的各种功能性作用及其叙事学意义。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人物 虚拟性 行动性 功能性作用 叙事意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物对叙事的反作用——西方叙事学人物理论研究”(10CWW001)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传统人物观关注人物的性格塑造、思想内涵,以及人物所属社会类型、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强调“叙述为人物服务”。而叙事学认为只有“人物”参与的事件才构成“叙述”,所以强调“人物为叙述服务”。人物作为叙事的基本要素,具有两大基本特性:虚拟性和行动性。人物的行动是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小琴;;音乐伦理学论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6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7 万劲波;;弘扬绿色奥运精神与共建生态文明秩序[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光伟;;“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颐武;全球化时代批评理论的新空间——简评《王宁文化学术批评文选》第三、四卷[J];外国文学;2003年06期

2 周小仪;;批评理论之兴衰与全球化资本主义[J];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费定舟;;行动性、因果与意图[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1期

2 袁野;;浅谈戏剧台词的“四性”之一 即台词的行动性[J];才智;2012年13期

3 邓黎莉;;找寻撬起英语课外阅读的“支点”[J];小学教学设计;2014年24期

4 陈宁;;表演艺术中创作素质训练和观察生活训练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上海文化;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恩树;推动机制向行动性迈进 争取禁毒合作取得实效[N];法制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642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42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