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方法偏限

发布时间:2017-08-26 13:29

  本文关键词: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方法偏限


  更多相关文章: 陈世骧 抒情传统 比较文学 海外华人 汉学


【摘要】:陈世骧所倡导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学说,深受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影响,以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想为基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一种近似一元论的阐述与塑形。以学术发展的眼光来看,陈世骧的比较文学研究采取了以西律中的方式,并用一元论的强势话语遮蔽了中西文学原有的复杂性。其说作为中西比较文学学科起步阶段吸引西方学者兴趣的权说可矣,但若被当作中国文学唯一的诠释系统加以无限制地扩展,把对具体文学现象的阐发皆归为此一诠释系统的子句或部件,那么文学史研究在有所见的同时必将产生更多"不见"。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后来的发展,便陷身于这种"见"与"不见"的往复轮回之中。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陈世骧 抒情传统 比较文学 海外华人 汉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项目编号:10CZW052]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项目编号:pd201336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Author:Xu Cheng,Ph.D.,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Institute of Arts Education,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China),with research interests in comparative aesthetics and Sinology.Email:xchxucheng@163.com陈世骧是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早期开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岱;;诗歌与美育[J];美育学刊;2013年05期

2 徐承;;梁启超与中国抒情传统论[J];美育学刊;2013年05期

3 徐承;;论闻一多对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的沾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徐承;;胡适、周作人与中国抒情传统论[J];文化与诗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一帆;;观念的肇始: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的发明[J];当代文坛;2012年02期

2 龚鹏程;;不存在的传统:论陈世骧的抒情传统[J];美育学刊;2013年03期

3 徐志啸;;比较视野中的中西诗学——美藉学者陈世骧的中西诗学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德威;;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徐承;;论闻一多对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的沾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蓉霞(上海师大法政学院哲学系教授);由陈世骧文选而引出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云凤;论海外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唐瑜;有情的台湾[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4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