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符号现象释读中国当代艺术

发布时间:2017-09-08 23:20

  本文关键词:从符号现象释读中国当代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艺术 符号形式 艺术家 符号论 艺术符号 艺术形式 情感特征 符号化 符号学派 性格特征


【摘要】:正著名女性美学家苏珊·朗格与卡西尔所创立的符号学派在20世纪中期产生了巨大影响。朗格的符号美学是建立在她的"新符号论"哲学观点的基础之上的。在《情感与形式》中,她从"新符号论"出发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因为情感造就了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艺术家的绘画符号。艺术家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也都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决定的,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所看到的表现其情感特征的符号也各具特色。符号是人们为了表达或传递内心的感受、想法等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意象,艺术符号也就是艺术品本身。全球化的语境已使当代艺术中的文化符号发生了复杂的身份变化,整个符号系统都处在嬗变与被改造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符号形式 艺术家 符号论 艺术符号 艺术形式 情感特征 符号化 符号学派 性格特征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著名女性美学家苏珊?朗格与卡西尔所创立的符号学派在20世纪中期产生了巨 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大影响。朗格的符号美学是建立在她的“新符号论”哲学观点的基础之上的。在物。”我们的种种文化形态都是符号功《情感与形式》中,她从“新符号论”出发提出了“艺术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凡;;迷恋的情怀和无可救药的江南小资——南京当代艺术研究[J];美与时代;2007年10期

2 郭艳;;圈外人看中国当代艺术家与其生活方式[J];画刊;2008年01期

3 方志凌;;理性与疯狂——当下的当代艺术[J];东方艺术;2008年09期

4 尹丽;;艺术与环境——朱青生访谈[J];荣宝斋;2011年04期

5 李小山;;前言[J];画刊;2007年08期

6 蓝庆伟;王娅蕾;;艺术·救赎——从赈灾义拍看当代艺术的回归[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润生;;令人触目惊心的伪艺术[J];中华魂;2008年12期

8 ;要么豪车,要么自行车——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J];世界发明;2007年11期

9 ;关于ART概的Q&A 谁帮助我们解读当代艺术[J];新电视;2007年07期

10 ;中国当代艺术:众生喧哗20余年[J];艺术与投资;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粟丹倪;;先予尊重而后的再造——浅议数字时代的纯艺术与数字化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秦忠翼;;论文艺创作中的理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王本朝;;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琳;方力钧:投资、投机分子的加入恰好证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霞;当代艺术收藏:大冷大热的背后[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3 郭娟;Jérome Sans: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世界[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周舒;古独奇:中国当代艺术的旁观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张新建;中国当代艺术观照[N];美术报;2007年

6 苏娅;中国当代艺术“变形记”[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尹达;中国当代艺术20年,,颠覆、张扬到疯狂[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杨琳;武汉,将当代艺术热潮带入内地城市[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万春;“共同渡过·中国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4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6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祺;“都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焕娜;中国当代艺术对时尚的追求及衍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彦斌;回到本地[D];中山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16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16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