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标本”—作为一种艺术反思的契机

发布时间:2017-09-26 02:02

  本文关键词:“标本”—作为一种艺术反思的契机


  更多相关文章: 标本 微观世界 认知方式 现成品艺术


【摘要】:在众多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涉及“标本”这一形象符号的实例众多,它是容易与人们生活演进发生紧密联系的。并且,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也和创作门类、时代背景、社会差异等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在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标本”是一种意识崇拜的产物;14世纪前后,它开始成为人们不断认识世界的认知手段;往后长达几个世纪中,,它与人的关系渐渐从被动到主动,不仅作为一种认知手段,而且被赋予些许人文情怀的色彩。随着艺术领域“现成品”的出现,“标本”这一客体与人的关系开始成为一种互动关系,从物的属性世界走向具有文化意义的世界,“标本”所能体现的功能也在相应地发生改变。 本文目的是希望通过列举不同时期艺术作品关于“标本”形象符号的实例,来研究其存在的不同时代境遇与特征,是借“标本”提出当代文化状态和艺术状态方面的问题。通过“标本”这一形象符号的实例,来浅议不同时期人们与社会文化之间发生的多维联系,试图阐析当代境遇中艺术家通过“标本”反思后文化下的人类文化问题。
【关键词】:标本 微观世界 认知方式 现成品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0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7
  • 第一部分 “标本”概念7-8
  • 第二部分 如何看待过去的“标本现象”8-12
  • 第一节 早期原始绘画的体现8
  • 第二节 《三才图会》8-9
  • 第三节 自然之物带来的启示—列奥纳多9-10
  • 第四节 生物科学画的体现10-11
  • 第五节 受人文影响的静物画的体现11-12
  • 第三部分 杜尚启示—物为艺术12-15
  • 第一节 杜尚启示12-13
  • 第二节 博伊于斯—艺术作为社会问题13-15
  • 第四部分 “标本”在现代境遇中的反思15-24
  •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阶段的开始15-16
  • 第二节 生态环境话语元素—杰夫·格伊斯(Jef Geys)16-19
  • 第三节 起源灭绝—伊娃·哈拉迪斯(Iva Hladis)19
  • 第四节 生物存在的短暂性—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19-20
  • 第五节 人体介入20-24
  • 结论24-25
  • 致谢25-26
  • 引用书目26-27
  • 参考文献27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彬;材料·艺术·设计[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2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