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托艺术终结论中被遗忘的风格矩阵
本文关键词:丹托艺术终结论中被遗忘的风格矩阵
【摘要】:本文结合丹托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经典著述,对其艺术哲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了简略评述。本文认为,丹托所提出的艺术终结论更多是一种哲学的分析而不是经验的描述,就此而言,它与丹托对艺术的定义有着内在的、紧密的关联。就艺术定义而言,丹托在1964年的《艺术世界》一文中,相对于传统美学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该文提出的风格矩阵上。然而遗憾的是,丹托本人似乎并未充分认识风格矩阵的重要性,以及风格矩阵与艺术终结论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风格矩阵的重新解读,提出了对丹托艺术终结论的一种新解释。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丹托 艺术终结 风格矩阵 艺术哲学
【分类号】:J0-02
【正文快照】: 2013年10月25日,89岁的阿瑟·丹托(Arthur Coleman Danto)在纽约的病榻上离开了人世。如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所说,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存在永远先于本质;一个人死了,也就到了盖棺定论、揭示本质的时候了。揭示一位思想家的本质,也即清点其思想的成就与不足。但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美玲;隋丹丹;;艺术终结论:主体性丧失后的困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2 孙艳秋;;中西语境下的“艺术终结”[J];思想战线;2009年04期
3 彭锋;;“艺术终结论”批判[J];思想战线;2009年04期
4 彭锋;;艺术的终结与重生[J];文艺研究;2007年07期
5 朱国华;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可能[J];文艺争鸣;1999年04期
6 刘悦笛;;艺术终结与全球化语境——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随想[J];美苑;2008年02期
7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7期
8 史修永;;“艺术终结”命题考辨[J];艺术广角;2009年04期
9 ;2007艺术百家年度论文奖获奖名单[J];艺术百家;2009年05期
10 毛崇杰;科技腾飞与艺术终结——关于高新科技与艺术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计武;读刘悦笛《艺术终结之后》[N];文艺报;2008年
2 钟涵;关于“艺术终结论”“架上绘画死亡论”及其它[N];文艺报;2004年
3 刘悦笛;艺术终结与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王春辰;艺术终结的全球与中国视野[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刘悦笛;艺术终结于何处[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王柯平;从禅宗公案来审视丹托的艺术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王春辰;美的滥用[N];美术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杜书瀛;文学在“终结”还是在“消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张开焱;文学终结论的意义[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2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黎明;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卢晓;艺术的终结与转型[D];武汉大学;2005年
3 赵岩;黑格尔美学中的真理与艺术终结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4 冯丽丽;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09年
5 付雯;艺术终结了吗?[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素华;文学的图像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鸣楼;近20年来中国油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红军;欧美当代新绘画成因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宁;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审美维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郭丹丹;当代审美泛化的现状、解构及其走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8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