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象以尽意”的言说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立象以尽意”的言说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卦象 “立象以尽意” 虚拟性 模糊性 视觉性 美学意义
【摘要】:《周易》认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此提出"立象以尽意"。"象"此即指卦象。卦象是《周易》特殊的言说方式,具有普通语言所不能及的一些特点,从卦象符号的形成来看,它具有虚拟性;从卦象符号表现内容来说,它具有模糊性;从卦象符号的表现形式看,具有视觉性。模糊性和视觉性都与其虚拟性的形成方式有关。具有虚拟性、模糊性和视觉性的卦象符号与文字符号比起来,能更好的把握天地之道和圣人之意。这种言说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诗性的言说方式,其言说方式也为艺术创作和批评提供了启发,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作者单位】: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卦象 “立象以尽意” 虚拟性 模糊性 视觉性 美学意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周易》美学的生命精神研究”(12YJC751072)
【分类号】:I01;B221
【正文快照】: 《易经》作为六经之首,历代先贤皓首穷经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分不开的。《周易》认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提出要“立象以尽意”。从根本上说,言与象都是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周易》认为“言不尽意”而以象尽意,把象提到高于言的位置。卦象作为《周易》特殊的言说方式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华;“训话”还是“对话”?——论《论语》中“孔子”的言说方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殷满堂;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意言说方式[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戴月华;王一平;;试论帕斯卡尔对信仰问题的言说方式及定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唐文明;期待与重逢[J];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04期
5 吕进;诗家语: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J];中华诗词;2005年05期
6 肖擎;;现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0年06期
7 徐婉琦;卢盼颖;;新媒体视角下对“微语言”的言说方式反观[J];青年文学家;2013年26期
8 黄怀军;中、西、印诗学与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之比较[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9 丁秀菊;;孔子比喻言说方式的现代审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柏俊才;;困苦与解脱:《庄子》语言的言说方式[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陶东风;;文学的知识生产与文学研究的机制创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清良;;孔子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3 杨江涛;;诗维的向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霍俊明;;朝圣者的灵魂:涉险之旅的哲性光辉——郑敏诗歌论[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文学谱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廖令鹏;重提理想,重写“80后”[N];文艺报;2012年
3 曹文轩;解读与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4 陈洪杏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探取名家语言自觉之真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商勇;寻常与日常[N];美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金梅;“《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7年
2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雷震;宗白华《艺境》的诗性言说方式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德;“文气”论与中国士人的言说方式[D];暨南大学;2002年
3 戚萌;《左传》用《诗》与中国古代早期诗论的言说方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史美华;“不自由”语境中的自由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毛晶晶;韩非之立言观与文学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9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