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译诗的诗学解读:兼评查良铮译《西风颂》
本文关键词:诗人译诗的诗学解读:兼评查良铮译《西风颂》
【摘要】:有关诗歌翻译,翻译界的一个共识是:诗歌最好是由诗人来译。本文以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的著名翻译《西风颂》为例,从诗学的角度分析了他在几个主要诗学元素(押韵、节奏、建行和意象)上的处理方式,解析了这些方式背后的诗学理据,同时也从诗学和翻译技术的层面指出了该译诗中的细微不足,尤其是对"以顿代步"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够体现原诗的节奏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诗人译诗 “以顿代步” 查良铮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英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德莱顿(JohnDryden)说,“没有人能够译诗,除非他本身具备诗人的才华,且精通原作者和他自己的语言。”(Dryden 1680/1992:20;德莱顿2000:5-6)。英国另一位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说得更干脆:“只有诗人才能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姝芳;;对新诗诗体革命的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2 张文莉;;时代的“宁馨儿”——从“蕴藉、神秘”看闻一多新诗的民族化建构[J];电影评介;2006年20期
3 罗姝芳;;从汉语的特征看近体诗的审美[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4 孙倩;略谈对卞之琳诗歌小说化的理解[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罗益民;;新批评的诗歌翻译方法论[J];英语研究;2009年04期
6 欧光安;;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阐释——以英国浪漫抒情诗翻译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陈伟华;蚕蜕里的新生——新月派诗论与中国传统诗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陈祖君;;“没有肩膀的城市”与“不为什么”活着的人——痖弦诗歌对于都市日常生活的批判[J];华文文学;2010年01期
9 欧光安;;穆旦译诗中等值因素的“得”与“失”[J];科技信息;2012年10期
10 商瑞芹;;简析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的汉译——从查良铮的翻译谈起[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彬;;“秘密”的写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条线索[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2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2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亚峰;近代叙事长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长华;民族神话、传说意象与中国新诗民族性的建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叶罕云;闻一多的楚辞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李章斌;“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卫望;荡漾在诗海中的双桨[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竹;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革命”话语[D];西南大学;2008年
3 单蓓;多元系统视角下的查良铮诗歌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陈颖芳;译者的职责[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欧光安;穆旦诗译的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哈建军;“新的意象”与“新的诗”[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鹏飞;海外李商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邱芬;谎言中的真实[D];青岛大学;2013年
9 徐美多;身份融合·诗艺寻美[D];黑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卫群;;译诗的原则和深不见底的贮藏[J];上海文学;2003年11期
2 张旭;;“桃梨之争”的美学蕴涵——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的现代诠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黎凡;;谈中诗英译情趣意象的契合[J];外语研究;1986年04期
4 傅浩;;我的译诗原则和方法及作为译者的修养观[J];诗刊;2002年17期
5 余光中;;唯诗人足以译诗?[J];明日风尚;2009年05期
6 周梧;;译者的隐喻——从苏曼殊的两首译诗看传统文学现代转型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7 刘新民;;质疑“兼顾顿数和字数”——读黄杲p樀摹洞尤岚鸵赖娇蔡夭住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侯婷;;胡适英译诗《关不住了》的节奏尝试[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方冬革;;诗歌翻译的鉴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刘康凯;;译诗门外谈[J];诗歌月刊;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旭;;“桃梨之争”的美学蕴涵——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的现代诠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傅浩;我的译诗原则和方法及作为译者的修养[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傅小平;2009金秋诗歌译作朗诵会在沪举行[N];文学报;2009年
3 叶玉琳;不要忘记诗歌的姓[N];福建日报;2001年
4 杨建民;徐志摩与托玛斯·哈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盛海耕;《卡秋莎》谁译得更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婧;冰心译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加伟;规范、主体性与诗形构建[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黄元军;诗学理论观照下胡适诗歌翻译风格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姚瑶;日本近代诗歌的汉译问题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5 夏维红;翻译他者,构建自我[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周诗岩;图里描述规范理论视阈下的徐志摩译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燕霞;基于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艾柯翻译诗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8 刘雅嫦;余光中《守夜人》诗歌自译的多元调和[D];湖南大学;2012年
9 袁娜;翻译诗学与汉语新格律诗[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曹帅;朱湘译诗中的异化与归化现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3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8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