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青海民和甘沟话的多功能格标记“哈”

发布时间:2017-10-25 12:27

  本文关键词:青海民和甘沟话的多功能格标记“哈”


  更多相关文章: 方言语法 格标记 宾格 与格 中原官话 混合语色彩


【摘要】:甘沟话的"哈"是一个多功能的语法形式,可以标记的题元角色相当广泛,包括一般受事、处置对象、役事、各种客事、接受者、受话者、受益者、替代对象、关涉对象、体验着、领有者,但是不能标记施事、受损者、来源等。"哈"可否省略受句法位置、论元的生命度、有定性、交际的明晰性等因素制约。"哈"在句法分布上有粘着程度的不同,在语法性质上不是话题标记,而是一个"后置附着词"性质的格标记。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方言语法 格标记 宾格 与格 中原官话 混合语色彩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语言接触史研究”(11&ZD12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历史语法视角下的青海甘沟话语法研究”(14AYY014)资助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零引言甘沟乡属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甘肃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是回族、土族、藏族、汉族聚居区。当地语言除土族语、藏语外,通用的是具有混合语色彩的汉语方言——甘沟话,从语音和词汇系统看是汉语,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划人中原官话陇中片,而在语法方面则具有阿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王森;;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J];方言;1993年03期

4 马树钧;;汉语河州话与阿尔泰语言[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5 阿·伊布拉黑麦;;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J];民族语文;1985年06期

6 席元麟;汉语青海方言和土族语的对比[J];青海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7 张成材;;西宁及周边方言介词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雒鹏;河州话语法——语言接触的结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徐丹;;唐汪话的格标记[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10 王双成;;西宁方言的介词类型[J];中国语文;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天华;;语言类型学和我国语言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小川;;浅析汉语趋向范畴语义演变的共性特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陈勇;;А.Е. Кибрик的语言类型学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7年04期

5 傅满义;;现代汉语定中语序的理据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蓝;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7 任碧生;西宁方言的前置宾语句[J];方言;2004年04期

8 曾晓渝;牛顺心;;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J];方言;2006年04期

9 雒鹏;;甘肃省的中原官话[J];方言;2008年01期

10 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J];方言;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银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语法问题札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莫超;张建军;;从轻重音现象看河州方言与阿尔泰语的关系[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周莉;汉西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2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占炳;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4 希氏红绒;汉语、越南语数量名结构中的内嵌形容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丹萍;庐江黄屯方言里的两种含“把”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真;汉英有标假设句的句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包梦瑶;现代汉语非典型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章丽燕;“有+N_双”构式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红;指量名结构的语序及分布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3 徐丹;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方言;1992年01期

4 王森;;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J];方言;1993年03期

5 刘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J];方言;2001年04期

6 王双成;;青海西宁方言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J];方言;2011年01期

7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8 阿·伊布拉黑麦;;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J];民族语文;1985年06期

9 李克郁;;青海汉语中的某些阿尔泰语言成分[J];民族语文;1987年03期

10 宋金兰;;青海汉语助动词“给”与阿尔泰语言的关系[J];民族语文;199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司提反·米勒(Stefan Müller);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语法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敬;;从藏语格标记看结构语言学的局限性[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曹道根;;汉语中的格标效应[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刘德慧;;关于格标识功能弱化的若干考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3期

4 杨德生;;修辞格标题的篇章信息性及对教学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刘德慧;;关于格标识功能弱化的若干考察[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曾传禄;;汉语位移事件参照及其格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宋建清;姜海红;;汉英格标记对比与翻译策略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胡建华;;题元、论元和语法功能项——格标效应与语言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9 乔毅;格标记的对比辨析及汉语的词格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06期

10 冯奇;万华;;再论题元、论元和语法功能项——评“格标效应与语言差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093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93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