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至明初汉语比况助词句法特点的发展演变
本文关键词:晚唐至明初汉语比况助词句法特点的发展演变
【摘要】:从晚唐五代到元末明初,近代汉语的比况助词渐渐形成体系并开始广泛应用,而其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经典著作《祖堂集》《元刊杂剧三十种》《水浒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其整体趋势而言,比况助词由10世纪的"一般""相似""样"三种拓展到了14世纪的"一般""般""也似""相似""似""样""来""价"八种,其时比况结构句式也已确立,可以归纳为"(比拟动词+)体词/谓词性词语+比况助词"形式,而其中的体词/谓词性词组其构成成分也十分丰富多样。这些都证明了比况助词体系在近代汉语时期经过了一个逐渐丰满并在语言表达中独当一面的历程。
【作者单位】: 泰州学院人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比况助词 句法特点 发展演变 近代汉语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晚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助词发展演变”(项目编号:2013SJD7400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汉语不似印欧语有着严格的形态,其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和语序,其中,虚词又是汉语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在汉语的虚词中,又以助词的语法意义最为空灵,所以关注的人最多,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即便如此,也依然存在盲点,比况助词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对将“比况助词”单列为助词的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思明;晚唐以来的比拟助词体系[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鸣;;《说文解字》中“火”部字与中国古代的火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薛娟;;试论“文献”一词概念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丁爱清;;《桃花源记》“不足”新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王志勇;;释“斐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胡伟;曹小林;;从若干以虎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虎崇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赵斌;吴志云;;量词“张”对名词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李婷;;“髦角子(儿)”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李婷;;《说文解字》“玉”部字的文化阐释[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鑫鹏;康健;;《祖堂集》“索”义集释[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晁瑞;周阿根;;论《尔雅》郭注大量出现双音节词的原因[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2 逄方慧;;也谈甲骨文“哻”字[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迟迟;;《汉语大字典》“微”义之我见[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4 陈燕;;说《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合和”[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5 孟周;;说“参”[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6 徐琳;徐列杰;;调味酱杂考[A];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2 贾世敬;先秦典籍与《黄帝内经》“和”范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姜丹;《南诏德化碑》意识形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密建芳;外地生与本地生学习差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魏红燕;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磊;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孙铭鸿;中国古代刑讯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星星;《汉语大字典》《书法大字典》甲骨文字形校订[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凤云;汉字象形字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建国;《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唐志攀;《汉语大词典》“人”部孤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余俊;;“十年词汇”中比况助词使用探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陈群;;《型世言》中的比况助词考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吕欣;曹炜;;《红楼梦》前80回比况助词“似的(也似的)”计量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4 宁廷德;;也说“似的”与“似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7期
5 胡华;比况助词短语略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郑秋娟;曹炜;;《儿女英雄传》比况助词计量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荣嵩;;谈“一样”——兼谈“似的”[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年04期
8 戴璨之;ために”与“とぅに”之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戴璨之;“たぬに”与“よぅに”之比较[J];日语知识;1995年10期
10 胡承佼;;现代汉语叠加式描摹结构探析[J];汉语学习;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青;现代汉语比况短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新义;周口方言的助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祁艳红;比况短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琴;泥母系代词的发展动向[D];温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0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3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