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植物类国俗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11-09 00:13

  本文关键词:植物类国俗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类国俗词 对外汉语教学 国俗语义 教学实训


【摘要】: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具有鲜明特征的植物类国俗词,这些词语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体现出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植物类国俗词广泛地应用在书面语和口语当中,学习者难以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植物类国俗词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植物类国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考察植物类词语国俗语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教学实训总结出植物类国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全文共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具体包括选题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本课题所涉及到的理论。第二章为汉语植物类国俗词研究。在这一章里,笔者对植物类国俗词进行了界定,本文研究的植物类国俗词是指除了具有表达所指具体实物的指称意义之外,还具有与植物本身相关的带有民族文化色彩意义的词语。笔者还对常见植物词松、竹、梅、桃、菊、柳、莲的国俗语义分别进行了研究。第三章为汉语植物类词国俗语义的成因与特点。本章主要通过对植物类词语国俗语义的分析,来探究植物类词语国俗语义的形成原因及特点。笔者指出植物类词语国俗语义主要通过四种联想方式形成,分别是由客体属性特征产生联想、谐音引起联想、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引发联想、语义转移引发联想。植物类词语国俗语义主要表现出民族差异性、主观移情性、民族文化心理显著性三个特点。第四章为汉语植物类国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在本章,笔者将植物类国俗词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植物类国俗词“桃”为例,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训,通过实训前的考察以及实训后学生们掌握情况的分析,进而总结得出与植物类国俗词相对应的具体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以及本文的不足。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为理论部分,第四章将植物类国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为理论实践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昭;;不可思议的奇树怪木[J];读者欣赏;2012年08期

2 葛爱华;;汉维植物类词语象征意义对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3 张田勘;;向植物说感恩[J];当代工人;2010年2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海科;韩玉珍;;植物类三磷酸肌醇受体蛋白的鉴定与亚细胞定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甘农文;植物类中药材的贮藏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王小龙;研究称3万年前已有“面包”[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仲良 殷梦龙;从银杏看植物类中药的现代化[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4 省农业厅 侯立功 宋长水;中药材种子咋处理[N];山西科技报;2001年

5 傅德明;应用植物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包雅婧;植物类国俗词的对外汉语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琳珠;植物类成语的文化内涵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9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59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