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言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语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深入人民群众的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语言体系的意义为核心,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厘清大众化语言体系的意义与指称关系,以及意义与现实世界和各层面语境的关系,有助于把握和解决大众化语言体系转换的现实问题,并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层次、高水平、科学地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语言接口理论的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规律研究”(1251203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自动问答技术的英语词汇深度知识教学研究”
【分类号】:B0-0;H0-02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建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2 韩庆祥;张健;;语言分析: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型[J];江海学刊;2009年05期
3 李海平;;当代语言哲学中意义对语境的整体论回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吴桂林;张翔;;试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理论与群众的关系谈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林莉兰;;奥斯汀言语行为二分说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胡萍英;;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朱晓红;周家春;;言语教学的哲学基础及实践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宋荣超;;语言范畴观的历史演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张庆华;;蒯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哲学内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葛显娇;;“尸体”与隐喻式命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海娜;;用摹状词理论解析“白马非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胡志坚;;个案裁判规范之构建是司法裁决证立的关键[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陶友公;;“に+ぁり=なり”“で+ぁる=でぁる”与“で+いる”[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8 张汉生;;对意义问题研究的一个历史考察[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谭艳;认知语义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丽玲;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和基本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长城;试论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宁;现代家居环境的室内设计语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景凯旋;;“意义也是一种事实”[J];读书;2008年08期
3 张庆熊;弗雷格的逻辑和数学思想的哲学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肖福平;;理性主体的地位特征与语言存在形式的确立——基于先验哲学视角的语言存在演绎[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5 何萍;全球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J];江淮论坛;2000年01期
6 朱潇潇;左皓R,
本文编号:1160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6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