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再情景化—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09 08:12
本文关键词: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再情景化—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
【摘要】:论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以超文本理论为理论研究框架,以语料库和系统功能语法为研究工具,试图阐释摇滚乐被再情景化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过程。论文首先运用语料库对所收集的中国摇滚乐歌词按其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对它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描述,以三个阶段均出现的高频字“爱”及其搭配和关键字“梦”及其所处小句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功能语法对歌词小句进行研究,对比中国摇滚乐与西方摇滚乐的差异,寻找出现差异原因。论文的数据来自于1986年到2013年的歌词,在研究过程中,中国摇滚乐发展的过程首先被分为三个阶段,即繁荣期,转变期和发展期。每个阶段选取100首歌曲的歌词,这些歌词的创作者数量在三个阶段均超过12位歌手。为保证语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语料来源大多为歌手专辑,个人书籍和个人网站。研究发现,相比于西方的反叛精神,中国摇滚乐虽在语言选择的形式上体现了反叛的意识,但内容反映的是民众的无奈,迷茫与孤独情绪。三个阶段的不同点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无奈与迷茫由不能适应社会转而成为精神空虚继而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其次,通过对同一歌手崔健在三个时期分别创作的三首歌曲的歌词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摇滚乐歌手和词曲作者在创作音乐话语中融入同时代或者过去出现的政治话语以表达自身的观点,试图参与对政治的评价。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中国摇滚乐歌手没有如西方歌手那样,有更多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且摇滚乐引入中国时正是关注经济发展时期,不存在国家初创或战争事件,因而内心反叛精神并不深刻,因此,摇滚乐被再情景化进入中国时,仅保留了具有反叛意义的语言形式。政治话语与摇滚乐话语的混杂体现出歌手通过摇滚乐参与政治的态度,但是却没有如西方音乐一样反作用于政治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尤泽顺;陈建平;;话语秩序与对外政策构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变化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丁进;从《一无所有》到《我这十年》——中国大陆摇滚乐十年简史[J];青年研究;1996年05期
3 王大庆;;腐化与重生:中国摇滚乐20年[J];音乐生活;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16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6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