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词语附加义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与词语附加义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而词汇则是将此外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跨文化交际并非是简单的语言知识运用,交际参与者为了更好地互相理解,更顺畅地进行沟通,必须熟悉和了解第二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多语言多文化能力。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词语都是先有所指,即它们的概念意义。“概念意义是在语言交际(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基本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不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比如“雨”这个词语的概念意义,汉语的解释为“从云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俐,杨军;略论英汉跨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孙健;;浅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4 姚方方;单词的内涵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殷莉;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钟文;;委婉语和合作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方瑞芬;;汉语语境中恭维语和恭维应答年龄差异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王晓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孙慧琦;张扬;;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迁移现象[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李勇;;中外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产生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陈东东;;论跨文化语用能力与口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璐;小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媛;高中生英语口语焦虑、学习策略与口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建设研究综述[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2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文化能力的塑造[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王建武,左景丽;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培养文化能力[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张军梅;文化能力对目的语阅读理解的影响[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5 彭长征,王威;文化能力的进化——兼谈基因、语言和文化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曹世潮;世界一流国家产生之文化命运[J];企业研究;2003年05期
7 胡卿卿;;加强学生的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6期
8 马树芳;林森兰;;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能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吴万能;;全日制继续教育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12期
10 曾小珊;论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和如何培养文化能力[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秀琼;;护士文化能力与病人健康需求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罗锦生;;提高公外学生第二文化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遂申 马文海;不断提高文化能力[N];解放军报;2012年
2 复旦大学副校长 林尚立;文化能力与城市治理息息相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西南大学 杨洋 易连云;文化资本与学生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能力[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 积极引导各族人民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N];西藏日报;2004年
6 ;在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上下功夫[N];云南日报;2005年
7 李子林;提高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能力[N];湖北日报;2005年
8 何 青;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N];楚雄日报(汉);2005年
9 杜维明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长莉 [美]乔治亚理工大学社会历史技术学院教授 卢汉超;“上海价值论”大扫上海文化不自信[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冯骏;增强兵团传播中华文化能力[N];兵团日报(汉);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历颖;从文化与翻译的互动看对译者文化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史博;应用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语言文化能力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3 葛云云;护理专业大学生多元文化护理文化能力及文化敏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缠利叶;认知文化输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港;论外语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万能;全日制成人教育大学三年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张月红;俄语报刊标题中先例现象的解读与教学实践[D];厦门大学;2009年
9 苏波;航海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侯青龙;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9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7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