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义指向与语用特征阐释

发布时间:2017-11-22 02:08

  本文关键词:语义指向与语用特征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指向 认知语用 语言学


【摘要】:语言研究最为关心的是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的对等关系。在共时平面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说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滞留的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
【作者单位】: 承德医学院;
【基金】:2013年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和语用能力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Q136001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引言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八十年代有两个重大的突破。一个是副词研究,一个是歧义研究。在副词研究中,我国学者有许多创新,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在1983年我国注意到“语义指向”,提出这个概念,并从“语义指向”上揭示出一些副词的重要语法规律,发现歧义的新品种——语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英顺;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贾齐华;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指向及语句的语义蕴含[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赵世举;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刘道锋;;古汉语好恶偏义复词的语义指向与语言拜物教[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马静;王琪;;比喻延伸语的语义指向[J];语文学刊;2007年06期

6 陈晨;;语义指向问题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7 蔡金龙;也谈“没去了几次”[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古川裕;“跟”字的语义指向及其认知解释——起点指向和终点指向之间的认知转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9 刘芳;状语语义指向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占山;;“陆续”与“连续”的区别及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江生;;语义指向的形式模型[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忠;刘英;刘敦荣;;性质语意逻辑[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赵红玲;;汉语中“V掉”结构小议[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邹媛;;单音形容词重迭式作修饰语的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张炎荪;张宏梁;;一种新的汉语辞格:留一[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莉;汉语语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3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武叶巧;重音对歧义的分化作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杜翠河;汉语“在”字句与越南语“(?)”字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耀华;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周丽颖;跟语序有关的几种句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阮氏明庄;汉越附加语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芬;中古汉语程度副词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伟;重动句使用的不平衡性和语用规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代尊峰;英汉动结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静;试论现代汉语被字句中的补语[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文富;“把+NP+都+VP”结构与“都”的语法化及语义指向特点[D];清华大学;2005年

6 赵娟;《战国策》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云凤;《全唐诗》总括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回敬娴;《论衡》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孟冬梅;现代汉语转折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金哉延;汉语补语与韩国语对应成分关系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1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7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