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主观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最好 主观性 习用语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好"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能作多种句法成分,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在从作定语、谓语到作状语的演变中,语义并没有消弱,宜把它处理为习用语。"最好"在各个句法成分上都可以有主观性表述,在状语位置上的主观性最强,谓语位置上次之,定语位置上最弱。
[Abstract]:"Best" is used frequently in modern Chinese, can be used as a variety of syntactic elements, and is more flexible in the position of a sentence. In the evolution from attributive, predicate to adverbial, the meaning has not weakened. It is advisable to treat it as an idiom. "best" can be expressed subjectively in every syntactic element, most subjectivity in adverbial position, second in predicate position and weakest in attributive posi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1B171)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戚国辉;杨成虎;;“最好”的词义演变与主观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韩琴;;论语法化与句法上左轻右重原则的互动——从《A and B语法化研究》谈起[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邢福义;;“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5 乐耀;;汉语中表达建议的主观性标记词“最好”[J];语言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葛荣;徐丽萍;;“超X”类词的来源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3 徐李洁;“Promise”词义的演变与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武荣强;赵军;;“最”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文旭;黄蓓;;极性程度副词“极”的主观化[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6 房红梅;马玉蕾;;言据性·主观性·主观化[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7 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8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9 韩琴;;论语法化与句法上左轻右重原则的互动——从《A and B语法化研究》谈起[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志平;;也谈约量时间词[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2 王远明;;也说“连”字句的语用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文全民;;“更”和“还”在肯定与否定比较句中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4 张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5 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6 吴福祥;;试说“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7 杨同用,刘惠瑶;“‘大/小’+职衔性称谓”组合情况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8 王晓农;;论中国传统译论的批评属性[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9 张黎;;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10 房红梅;马玉蕾;;言据性·主观性·主观化[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现象的主观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宝林;崔希亮;任杰;;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建设构想[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王东海;张绍麒;李敏;;现代汉语网络考试试点研究报告[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靳光瑾;肖航;富丽;;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修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刘茜;汉语水平考试(HSK)有重大调整[N];光明日报;2006年
2 董洪亮;“汉语托福”明年大调整[N];人民日报;2006年
3 赵凤华;汉语水平考试(HSK)做重大调整[N];科技日报;2006年
4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海h,
本文编号:149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9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