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忧虑”概念场主导词的历时替换
本文关键词: 古汉语 “忧虑”概念词 历史演变 词汇史 出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汉语历史上,"忧虑"概念场主导词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先秦"患"、"忧"竞争,"患"占有优势;东汉始,"患"让位于"忧";魏晋始,西汉后期进入本概念场的"虑"与"忧"展开角逐,直至宋代才取代"忧"成为主导词;元代后期,"虑"又让位于东汉始进入本概念场的"愁"。可以从先秦至西汉、东汉至五代、宋元、明清四个时段考察其间的这种历时更替过程。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the leading word of "worry" concept field has undergone a series of changes: preQin "suffering", "worry" competition, "suffering" occupies the advan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suffering" gives way to "worry"; the beginning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worry" and "worry" came into this concept field in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it was not until the Song Dynasty that "worry" became the dominant word.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worry" gave way to the "worry"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entered the concept field from the pre-Qi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five dynasties,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ur periods of this period of diachronic turnover.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05JJD740012)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汪维辉;;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2 汪维辉;;《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J];中国语文;2005年06期
3 汪维辉;秋谷裕幸;;汉语“站立”义词的现状与历史[J];中国语文;2010年04期
4 汪维辉;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5 汪维辉;;“遐 迩”与“远 近”[J];语言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黄晓宁;冯雪冬;;晚唐五代——宋时期“寻”“觅”替换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彤伟;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丁喜霞;;说“养眼”[J];编辑之友;2010年09期
7 李小平;;计时量词“祀、年、岁、载”历时演变小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伍金辉;邓先军;;长江以南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的语法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彤伟;;常用词焚、烧的历时替代[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邹伟林;;《普曜经》疑难词语考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转型与平民意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屈哨兵;;被动标记“着”的共时/历时分布及衍推路径[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岩;;《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订补——以简帛文献为中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谢浩琴;英汉“说”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艾贵金;从汉语史的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D];武汉大学;2004年
6 成妍;《抱朴子内篇》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鹿钦佞;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历时考察[D];延边大学;2005年
8 曹荣芳;从常用词看竺法护译经的词汇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芳;上古—中古“寒”、“冷”、“凉”词群的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峰;《颜氏家训》反义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思明;《水浒全传》中的虚词“便”与“就”[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2 朱德熙;“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书后[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8年02期
3 林焘;北京官话区的划分[J];方言;1987年03期
4 罗杰瑞,梅祖麟;关于官话方言早期发展的一些想法[J];方言;2004年04期
5 唐莉;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1年04期
6 李战;《红楼梦》中的“便”和“就”[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7 张文轩;;《老乞大》《朴通事》中的“但、只、就、便”[J];唐都学刊;1989年01期
8 严修鸿;从南方方言里“肾、醙 、睡”白读音看禅母古读[J];语文研究;2000年04期
9 汪维辉;;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10 吕传峰;;现代方言中“喝类词”的演变层次[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节国;;“堕军实而长寇仇”注释质疑[J];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12期
2 颜洽茂;张建勇;;古汉语反义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杨树森;;关于古汉语中形容词的活用[J];文教资料;2008年21期
4 林轰;水北为阳[J];思维与智慧;1982年05期
5 许芝祥;;芍陂工程的历史演变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J];中国农史;1984年04期
6 陆蓉秀;;秘书专业古汉语教学改革的尝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7 ;《<语文教程>(古汉语部分)修订浅议》附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8 孙刚;;古汉语“无”字代词说质疑[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9 周祖谟;;《古汉语通假字字典》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胡竹安;;就汉字的性质看它的历史演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慧群;;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问题的思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赵双吉;高文海;李建平;季彦波;;黄旗海历史演变的分析及发展方向[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颜文;刘芳文;池继松;;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和历史演变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华弟;王建强;汤金仪;;我国水稻三化螟历史演变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薛莹;;城市游憩空间西方演变之历史考察(上古-现代)[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谭琳;;从氏族公共财产到“儿童的世纪”——儿童生存状况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龙妹;沈美芳;;漫谈标点符号[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9 左东启;;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家治;陈永明;蔡山;;机器理解古汉语[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旭 整理;中医院校应设置古汉语课程[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管晓星;首本记录时尚产业30年历史演变的著作诞生[N];中国服饰报;2009年
3 刘学敏;乡镇企业内涵的历史演变[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周友正;天一信局之历史演变[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张家诚;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历史演变[N];中国气象报;2000年
6 梁友莉;《马兰花》的历史演变[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孙万科 王卢莎;从普通市民到古汉语权威[N];辽宁日报;2001年
8 高菊香;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及评判[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10 张恩和;锦上何需再添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付立华;社会主义政党历史演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范帆;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宋桂英;晚清山东团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迟日大;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司法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佚;汇率理论演变与趋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我国融资租赁会计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张晓莉;美国社区学院职业培训历史演变及借鉴启示[D];山西大学;2008年
3 赖红梅;我国教育学院机构建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英;中国法语教学及其改革建议[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明晨;黄鹤楼的历史演变与旅游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欧阳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8年
7 胡岩;浅析韩国违宪审查制度[D];山东大学;2009年
8 孙照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的历史演变及改革方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耀东;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完善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宋扬;身份权基本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5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