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建档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题:方言 切入点:地方文化 出处:《浙江档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基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特定族群(地方人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是,随着普通话的强势推广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方言日渐式微,有的已濒临消亡。保护方言,对增强地方人群凝聚力、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文化传
[Abstract]:Zheng dialect is the gene of regional culture, the basic carrier and the most direct form of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bond of emotional identity of a particular ethnic group (local population). With the strong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and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ialects are declining gradually, some of them ar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To protect dialects, to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of local people,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transmit local culture
【作者单位】: 绍兴市档案局;
【分类号】:G275.9;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顺玲;;从方言与普通话之争论语言文化的共存状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张洁;;如何看待方言与普通话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年16期
3 闵毅;;普通话口语发展趋势[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4 曹旺儒;;渭南方言及其地域文化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林华东;;普通话与方言:现代汉语发展的前景[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曹旺儒;;蒲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社会语言学阐释[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遵平;试论《喜风集》的语言特色及其成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金锦善;;论日本北海道方言向普通话的演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9 李雅翠;;浅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护[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傅灵;;普通话对儿童母语语音意识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洛一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陈庆祜;;略说“方言与普通话之争”[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袁金亮;李小琴;;普通话“掉了”与乐安方言“啊哩”的异同[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罗国彪;;地域文化特色在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中的传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梅岩;陈卫东;杨先蓉;;全球化影响下的地域文化与本土建筑[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林清书;;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苗青;;普通话与北京话[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10 傅广典;;重视地域文化的认定、发掘与保护——房陵文化圈启示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健 李惊亚;普通话与方言的生存之争[N];今日信息报;2009年
2 杨云龙;少说点方言 多讲点普通话[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 袁钟瑞;和睦共处、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的普通话与方言(一)[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姜文兆;报纸方言困惑人呼唤普通话[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吕继东;石汝杰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第一载体[N];苏州日报;2010年
6 关典;世上没有高尚的方言[N];长春日报;2006年
7 田雪亭;靖江大巴票价:“方言”比“普通话”便宜20元[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苏新春;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合在社会与源流,分在层次与功能[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江苏省苏州市 龚震;手语的“方言”与“普通话”[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慎海雄;方言进课堂,,逆推广普通话之潮流[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田钒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宪政保障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军;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幼琨;方言对儿童语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珂;国产情景喜剧地域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陈伟;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5 陈建伟;临沂(相公)方言语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陈昌霞;射阳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单凤娇;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多维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刘进;苍山方言连读变调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黄碧云;双峰方言“把”字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山娅兰;沾益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9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7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