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阳上调的龙川县大塘村客家方言
本文选题:龙川 切入点:客家方言 出处:《语言科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文章证实粤东龙川县龙母镇大塘村的客家方言具有7个单字调,其中阳上来自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和次浊声母上声字的白读层。古浊声母上声字独立为阳上调表现了早期客家方言浊上并入其他调类之前的独立品格,在今天的客家方言中十分罕见,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客家方言语音的区别性特征以及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paper proves that the Hakka dialect in Longwu Town of Datang Village in Longchuan County, East Guangdong Province, has seven single characters. Among them, the white reading layer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turbid consonant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o the whole turbid consonant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ancient turbid consonants showed the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the early Hakka dialects before they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other tone categories. It is very rare in Hakka dialects today,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discussing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Hakka dialect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基金】: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研究”(10JDXM74001)的资助
【分类号】:H1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纶鑫;客赣方言的声调系统综述[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明;山西晋语古清平字的演变[J];方言;1999年04期
2 鲍厚星;湘南土话系属问题[J];方言;2004年04期
3 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2007年03期
4 曾献飞;汝城话的音韵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5 甘于恩,邵慧君;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温昌衍;江西石城话属客家方言无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7 颜森;客家话的三个标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纶鑫;客赣方言的声调系统综述[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范俊军;论声调语言音节结构成分的互动关系——声母对声调的制动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蓝小玲;客方言声调的性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肖萍;江西吴城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梅州客话音韵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新华;兴国境内两个客家话点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余江;四川官话雅棉小片入声归阴平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4 王志勇;弋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5 张文科;广东紫金畲声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胜利;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7 李科凤;盘龙镇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音系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庆;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曾为志;新都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及成都官话词汇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小平;田林宁都客家话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J];方言;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日健;广东省惠东客家方言的语缀[J];方言;1994年02期
2 谢留文;;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J];中国语文;1995年01期
3 谢永昌;;第四届客家方言研讨会在梅州举行[J];中国语文;2001年02期
4 第五届客家方言研讨会会务组;第五届客家方言研讨会暨首届赣方言研讨会[J];方言;2002年04期
5 林清书;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客家方言研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6 庄初升,刘镇发;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7 田志军;;客方言中“□□■la■ k~hia(蜘蛛)”一词本字及其语音层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日健;;一等韵在客家方言也有齐齿呼[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9 庄初升;粤北客家方言的分布和形成[J];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缪九花,温昌衍;方言词的来源分类初探——以客家方言为例[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百顺;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林富保;;《水浒传》语汇与武平方言对照例释[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温珍琴;;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炳铮;;吟诵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7 韦茂繁;韦树关;;释“五色话”之“五色”[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韦丽平;赵咪;曹文;;与上声和曲折调变读有关的文献调研——基于《方言》杂志的调查与统计[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郑明中;;台湾四县客家话舌尖元音的世代差异及其音系学解释[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食[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旧年[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吴靛初;“老婆讨勿着,,坏过吃错药”及其他[N];闽西日报;2005年
4 刘百顺 叶雪萍;雨毛[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 冯光钰;保护方言对保护稀有剧种至关重要[N];音乐周报;2007年
6 周振鹤;从方言认同、民族语言认同到共通语认同[N];文汇报;2008年
7 叶雪萍;几多[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叶雪萍;日头[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9 刘百顺 叶雪萍;出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10 刘百顺 叶雪萍;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恒;龙川客家方言时间副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建;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南康(龙华)客家方言词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金宝;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罗舒殳;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郑蕾;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苏俊;论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会因素[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起昆;客家方言词源考索[D];四川大学;2007年
9 赖汉林;石城话语音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胜利;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1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8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