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语的助动词“会”
本文选题:台湾国语 切入点:助动词“会”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台湾和大陆在助动词"会"的使用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的助动词"会"在语义类型上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上却有明显差别。台湾助动词"会"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中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用法又占了绝大多数,部分用法语义已经虚化,具体使用方面也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之处,这主要是受到闽南语影响的结果。
[Abstract]:The use of the auxiliary verb "Hui"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ows the same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uxiliary verb "Hui" in Taiwan Mandarin and Mandarin Chinese in mainland China is basically the same in semantic type. However,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use. The auxiliary verb "Hui" in Taiwan is used very frequently, in which the u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n event accounts for the vast majority, and some of the usage semantics have already become empty.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Putonghua and Putonghua,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inna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周春华;;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庆伟;;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与基本要求[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江必新;程琥;;论判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10 阎宗彪;乔生;;腐植酸缓(控)释BB肥的创新理念和应用实践[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刘小飞;上海市杨浦区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佳;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苗;;台湾国语词汇与新加坡华语词汇特色比较[J];武陵学刊;2011年02期
2 韩玉华;;从节目主持人会话看海峡两岸语音差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李昱;施春宏;;海峡两岸词语互动关系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00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0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