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情感域表量结构对比
本文选题:英汉情感域 切入点:表量结构 出处:《外语学刊》2012年01期
【摘要】:量词不是英语中的正式词类,但英语中存在一类词,它们在功能上与汉语中的量词相近。本文以英汉情感域中的表量结构对比为基础,说明英汉情感域的名量搭配具有隐喻性,量词所代表的认知域与名词所代表的情感域是互动的映射关系。
[Abstract]:Quantifiers are not formal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 but there are a class of words in English which are functionally similar to those in Chinese. The cognitive domain represented by quantifiers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represented by nouns are interactive mapping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整合视域下的俄汉语类义动词群多维对比研究”(11D057)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语义成分分析与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SXP 2009-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4;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彭利贞;论动力情态的现实否定[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6 王卫强;析《围城》中前景语言的翻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崔巍;;英语否定性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谢永玲;也说“连”的词性[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崔雪梅;《世说新语》的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丁加勇;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淑娟;黄国华;;“可”是不成词语素吗?——兼谈“可”的意义与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叶桂郴;《六十种曲》和明代文献的量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宏姝;量词的类特征及名动量的扭结与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林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李贤景;三种否定比较句的联系与区别——“不如”、“不比”、“没有”型比较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姜异新;拖着历史的长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9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2 王晓玲;汉英量词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文斌,林波;论隐喻中的始源之源[J];外语研究;2003年04期
4 刘正光;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5 徐盛桓;;“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斌;毛智慧;;汉英表量结构中异常搭配的隐喻构建机制[J];外国语文;2009年03期
2 蔡晓丽;;浅谈汉英量词的对比[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3 毛智慧;;汉英名量异常搭配的认知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隋晓辉;王燕;;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5期
5 仲桂红;杨成虎;;英汉动量结构语法化程度对比——以time(s)和“次”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周洵瑛;;个体量词与集体量词在英汉语表达中的异同点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7 杜曾慧;;从英汉量词对比角度来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2期
8 王磊;周励;;从汉英表量差异看对英美留学生量词教学的对策[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1期
9 孙旦;;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10 赵秋盈;;汉英准量词概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仲桂红;英汉语表量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赵秋盈;汉英准量词抽象计量的认知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3 王贺;汉英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郝雨;从中英量词对比看外国学生使用量词的偏误与对策[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椺;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名量词习得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2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7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