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西方译论与《圣经》教义的思想关联

发布时间:2018-03-27 22:12

  本文选题:食人主义 切入点:互文性 出处:《上海翻译》2012年02期


【摘要】:当代西方译论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欲全面、透彻地加以理解,必须考察其产生的思想渊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特就西方译论中三个常见的重要观念——食人主义、互文性、中心——与《圣经》教义在思想渊源上的关联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新的译论研究思路。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and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new idea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we must examine the origin of their ideological origi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common important concepts i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cannibal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textuality, centrality and biblical doctrine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theory.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学院;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哲学终结的三个历史维度及其隐喻性内涵——哲学终结问题的历史清理与实质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文喜;他人问题:存在论岂为暴力而鸣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周海玲,张志强;纷争、建构与悬置——关于华文文学命名科学性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李应志;解构的文化政治——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11期

5 董迎春;论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理论渊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刘介民;翻译与解构翻译的认知——读《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万书辉;;阅读转型及其文化心理透视[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韩平;;微观权力分析——读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9 徐妍;在颠覆中建构——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的革命性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曾艳兵;;后现代主义戏剧辨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6 莫运平;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D];浙江大学;2005年

7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9 唐清涛;冲破沉默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2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袁玉敏;以“反观”达致“融合”[D];暨南大学;2004年

4 麻莉;对卢梭语言观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张之羽;浅谈建筑批评实践对为物建筑的重构[D];清华大学;2004年

7 吴秀梅;《高老头》对话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褚国娟;德里达“文字学”思路初探[D];北京大学;2005年

9 周小莉;试论《寒冬夜行人》多元混杂的文本形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舒燕;试谈罗伯-格里耶仿侦探小说中的重复手法[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琼;;仿拟式手机短信的互文性结构与修辞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贾永雄;;骈偶语:意义的摩荡与增殖[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3 蔡龙文;宫齐;;回顾与展望: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2000—2010)[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余平;;论“文本间性”与习语的翻译——文化意象翻译研究之二[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万丽媛;;从引用看语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任小玫;;语言翻译与文化飞散:对翻译工作者身份认同、工作效率及全球意识方面二律背反的理解与应对(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吴远庆;韩淑红;;谈规范性翻译学词典的特点[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蕤;;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以《翻译之道》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尔勃;再创造中的双向激活[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陈亚萍;体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王正;翻译中的合作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李桔元;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胡华芳;《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北京奥运相关新闻的批评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侠;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梅红;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可行方法[D];厦门大学;2006年

3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向芳;互文性与广告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曹琳婧;广告文本中的互文性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芳;表现与关联:广告文本中的互文性[D];新疆大学;2005年

7 黄懿;互文性与《红楼梦》中互文符号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薇;熟语性与熟语形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潘晨曦;电影片名的互文式翻译[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冯海霞;规范性法律语篇中互文符号的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3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73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