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口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激活
本文选题:双语言语产生 切入点:日本留学生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双语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激活问题是当前国际上双语认知研究领域讨论的热点。采用改造的图片命名任务探讨日本留学生口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激活,综合实验1(非目标语言为日语)和实验2(非目标语言为汉语)的结果发现:在两种语言的语音层面无共享特征的情况下,日—汉双语者在言语产生中也存在着非目标词汇语音层面的激活,并且这种激活现象同样发生在非目标语言是弱势语言的情况下。研究结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为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日语和汉语发生的相互干扰提供了实验证据。
[Abstract]:The activation of non-target words produced by bilingual speech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bilingual cogni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tivation of non-target words in spoken English of Japanese students by using the modified image naming task. Synthesizing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non-target language is Japanese) and experiment 2 (non-target language is Chinese),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phonetic level of the two languages has no shared features, Japanese and Chinese bilinguals also have the phonological activation of non-target words in speech produ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apanese and Chinese in Chinese learning by Japanes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11CYY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加工机制”(31200785)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留学生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激活”(2012kyjj212)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俊;日本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借用母语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韩蕾;;比较日本与欧美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9期
3 房艳霞;江新;;外国学生利用语境和构词法猜测汉语词义的个体差异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4 张清芳,杨玉芳;影响图画命名时间的因素[J];心理学报;2003年04期
5 叶嘉文;王瑞明;李利;范梦;;语言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与抑制[J];心理学报;2011年11期
6 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7 李冰;;词形影响日本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8 李利;郭红婷;华乐萌;方银萍;王瑞明;;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J];心理学报;2012年11期
9 常松;王瑞明;李利;谢久书;;非熟练双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范围[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1期
10 李冰;;日本留学生生造词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洙;韩国大学汉语教学状况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3 郭晓沛;蔡文丰;于为;;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现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郭晓沛;;浅析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霞;陶沙;;儿童英汉口语词汇知识与英语语音意识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6 杨燕萍;何婷;郭桃梅;;中—英双语者英语命名图片的一致性[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7 尚超;;母语为英语者习得能愿动词“能、会”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2期
8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高霞;;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10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对”的相关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亚杰;;关于假期初级短训班教学程序的一些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3 崔亚丽;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状语语序偏误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山东大学;2010年
4 黄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森;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琳;蒙古国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素芳;蒙古国学生习得汉语“是”字句情况考查及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华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林昀;影响泰国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旭菁;汉语阅读中的伴随性词汇学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高立群,孟凌,刘兆静;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4 宋春菊;从词义的角度试论汉日同形词的异同[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孙兵,周榕;高二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词义的研究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6 韩越;论日本学生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张学新;;汉字拼义理论: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颂浩;关于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9 涩谷周二;日本学生汉语学习难点和重点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10 朱其智;;留学生汉语杂糅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裘珊珊;日本留学生汉语陈述句核心重音的韵律表现[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君;有针对性地对日本留学生进行语音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3期
2 王珊;汉字识读和阅读课在对日本留学生汉语言培训中的作用和意义[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3 许俊;;汉语,把我引向一个美丽的国度——访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J];对外大传播;2006年Z1期
4 ;受留学生青睐的中文信息处理课[J];语文建设;1990年02期
5 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6 章柏成;;注意机制与二语词汇习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韩淑靖;;对日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11年05期
8 王学松;竞争意识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学松;来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4期
10 杨晓莉;;对日本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的认知与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朱虹;贾玉祥;刘扬;;基于混合特征的汉语形容词词义区分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鸣洋;由丽萍;;汉语感知词语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初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何彦青;周玉;宗成庆;;基于“松弛尺度”的短语翻译对抽取方法[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丽;冯志伟;;框架网络的理解和构建[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娜;李济洪;;基于语义标注的中文阅读理解语料库的建设[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莎;韩德民;张宁;张华;刘博;莫玲燕;陈雪清;郭连生;杨宜林;徐娟娟;吴璇;盛玉麒;;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多音节词表建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9 陈雪艳;吕国英;李茹;刘伟;;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的句法语义自动标注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许俊;语言是增进中日友谊的桥梁[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2 刘丹 滕育栋;透视汉语“内冷外热”的尴尬[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美轮美奂 如何使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汉语书面上的“儿”有几种读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钊;汉语婴幼儿语法范畴的最初习得[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雯琴;双语产出中的语言控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虹;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萌萌;日本留学生汉语习得焦虑与成效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淑芳;日本学生可能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党琨;零起点日本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及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捷;汉语隐喻复合词的认知理据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YUTA AOYAMA(青山悠太);日本留学生听力习得调查与教学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何雅男;化石化现象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田园;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盐见亮太;日本留学生对“还”“又”“再”的使用状况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裘珊珊;日本留学生汉语陈述句核心重音的韵律表现[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5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9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