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研究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本文选题:生态语言学 切入点:语言生态 出处:《人民论坛》2012年29期
【摘要】:生态语言学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诞生,这门学科概念的提出虽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对它展开广泛的研究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其完整的学科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文章对生态语言学中"语言生态"和"语言环境"的概念、语言与生物的关系、语言的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语言的消亡与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学科发展。
[Abstract]:Its complete discipline system has not really been established.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cepts of "language ecology" and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ecolingu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biology, the 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 of language, the extinction of languag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2 王晋军;;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薄守生;董照辉;;有关语言生态危机的研究对当前语言政策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潇菊;;生态语言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李建华;崔志云;刘海英;;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的定位和长期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郭志敏;;英语的霸权现象及其对世界语言文化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吴铮;闻静;;近二十年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述评[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5 罗芳春;;语言濒危现象:文化生态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廖秋玲;黄远振;陈f^;;英语词汇形态的生态观[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年03期
7 赵俊海;;模因学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张丽芳;;生态外语教学论——理工类大学外语教学成功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6期
9 安梅;中西方社会语言学的关照与审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薄守生;;关于“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汉字文化;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廖健太;中国当代民族出版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因地制宜汉语推广模式的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葵花;迟子建作品的生态语言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崔献勇;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保护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静;隆林仡佬族母语使用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阿呷热哈莫;凉山彝族实施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季芳;语言的认同与交际:苏州地区普通话、英语和方言的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王小琴;羌族地区中小学羌语文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琳娜;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身份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裴丽霞;基于EDA之上的生态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小钉;关于语言多样性问题跨学科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刘海涛;;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概述[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4 骆小所;;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稳定性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6 范俊军;;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7 周瑞敏;;自然选择与协同进化——生态语言学及语言生态认知探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范俊军;;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纪要[J];民族语文;2000年06期
10 张公谨;语言的生态环境[J];民族语文;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晋荃;固定格式“从A到B”的意义、功能和结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S1期
2 石云孙;;论语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3 黄岳洲;现代汉语的一些同义语法形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3期
4 国玉经;;语境略说[J];固原师专学报;1986年04期
5 金锡谟;虚词的错用——虚词运用中的错误漫谈之三[J];新闻与写作;1987年07期
6 冯树鉴;打破常规的表达[J];阅读与写作;1996年03期
7 陈原;;新语境与新思路──关于新的语言环境与编纂辞书新思路的若干断想[J];中国语文;1999年02期
8 郝小薇;外语实践课应贯彻交际性原则[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孙彩霞;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诺夫;汉语发展中的怪异现象[J];阅读与写作;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Ekkehard K銉nig;;以变换语言环境为前提的认同与交流:欧盟(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凌德祥;;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牛俊丽;;沙粒中的宇宙——解读《灵活的语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启庆;叶红波;;对外汉语教学中句式互动训练法的再理解[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钱乃荣;;新世纪的语言环境和上海话的变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吴锡根;;动宾式类推及其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乌凤兰;王磊;;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交际化的尝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胡昭摂;;切忌望文生训[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10 王惠;;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对比浅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 赵会民;创造国际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2010年
2 田茂根;省民委副主任刘晖调研松桃苗族语言环境示范区工作[N];贵州民族报;2008年
3 云占鳌 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努力构建和谐首府的语言环境[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记者 杨跃萍 蔡敏 程志良;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白树友;西安进行语言环境专项整治[N];中国工商报;2010年
6 记者 初霞;排查整改净化语言环境[N];哈尔滨日报;2008年
7 张付华 岑光渊;惠水民族语言环境及双语教学状况调查[N];贵州民族报;2011年
8 吴崇九;“双语和谐”环境建设作用与意义[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说“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乐;“海派清口”难引孩子共鸣[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世s,
本文编号:1697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9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