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理解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的思维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6 06:50

  本文选题:间接否定 + 远距离联想 ; 参考:《语言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的理解是一个寻找字面意义与语境最佳关联的联想与推理的思维过程。它依靠远距离联想与高语境依附,产生语境假设作为隐含前提,与字面意义一起推导话语含意。
[Abstract]:The comprehension of indirect negation speech act is a thinking process of associating and reasoning to find the best relevance between literal meaning and context.It relies on remote association and high contextual attachment and produces contextual assumptions as implicit premises to deduce utterance meaning together with literal meaning.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美国爱荷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研究”(2012WYXM_0068)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蒲琴;;论关联性——新信息、现时语境假设的同存共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范晓;;论句式义的分析策略[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3 朱斌;伍依兰;;句联层构与“否则”焦点投射[J];汉语学报;2012年04期

4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曾莉;王苹;;语境假设的产生过程[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永红;;矛盾修饰法基于常规关系的语用推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张先刚;;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邹春玲;代建伟;;言外转喻“属性强加联想”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5 陈朝珠;;汉语修辞学研究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6期

6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伍俊文;;技术翻译中“归化”的认知机理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杨海明;赵霞;;“沙发”与聚焦转指理据模式[J];大家;2012年11期

9 周彦每;刘世理;;概念本体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语的认知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俞萍;;人工智能发展预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保禄;大型复杂机电设备分布式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征;数码交互艺术创作论[D];上海大学;2011年

7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振偎;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洋;隐喻转喻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珂;医用病床的智能化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马闻生;英语新词的形成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方方;翻译策略二分法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吴钦;体育隐喻理解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秀云;新闻标题的生成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胡长锦;基于自主依存理论对电影《非诚勿扰》幽默话语的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武琳晗;现代汉语中“小心X”的认知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板;;“否则”表达的判断和推理[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朱斌;伍依兰;;“祈使+陈述”型因果复句[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3 范晓;;论句式意义[J];汉语学报;2010年03期

4 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5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6 徐盛桓;成语的生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景士俊;也析“否则句”[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姜望琪;关联理论质疑[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9 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10 管音频;;从发生学角度看语用学[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运夏;汉语成语典故英译问题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7期

2 陆荣荣;语用学对翻译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邢佳;张飞;刘建东;;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0年33期

4 蒯振华;浅谈语境与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丛禾;关联推导中的程序性意义探析[J];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6 罗靖;论语境对话语中词汇理解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卜杰民;关联—顺应语用模式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唐燕玲;从认知的角度看语境的选定[J];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9 吕畔;;浅谈间接语言的使用[J];语文学刊;2011年04期

10 孙杰;;说“哪x”应答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锦琴;;洪堡特—辩证的语言观及其翻译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刘进才;;语言共同体的形成与方言、土语的规训——共和国初期的语言规划与作家语言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新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周鸾;;记叙文构思的几种技巧[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王俭波;;商业、体育比赛及政治三种语篇中常规隐喻的概念整合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青海;马海慧;池毓焕;李颖;董凌冲;;基于HNC的汉语词语知识库改进[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文献;“只有……才”与“只有……就”的用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韧弦;会话含义中规则性推理的形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志英;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向勇;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芳;表现与关联:广告文本中的互文性[D];新疆大学;2005年

3 姜凌;动态语境的认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周萍;基于位置分布的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屈素娜;语言变异的认知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英娴;关联—顺应模式下谎言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莹;从语用语言学视角看电影幽默[D];东华大学;2007年

8 张雪平;副词“可”的功能及其来源和演变[D];河南大学;2005年

9 汪文珍;[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杨晶晶;诗性语言和诗性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