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任选词“any”与“任何”的语义
本文选题:任选词 + 量化 ; 参考:《中国外语》2012年03期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英汉任选词"any"与"任何"的语义,认为,二者都是无定限定词,具有无定限定词的典型特征——类指、驴句照应与双重量化,与无定限定词的区别在于内涵性,任选词只出现在非真实和非事态等内涵语境。"任何"与"any"基本对应,其语义解释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只体现在句法结构层面。本文借鉴映射理论与扩充映射理论对"任何都"结构进行了解释,指出,"都"与"任何"的同现是汉语句法语义映射的手段之一。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emantics of "any" and "an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holds that both of them are indefinite determinants, which hav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efinite determinants-category refers, donkey sentence anaphora and double quant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connotation.The optional words appear only in the connotative context of non-truth and non-state of affairs.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any "any" is similar to that of "any", but the difference is only at the level of syntactic structure.Based on the mapping theory and the extended mapping theor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tructure of "any al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occurrence of "du" and "any" is one of the means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mapping in Chines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研究”(08BYY00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313;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文卫平;方立;;汉语驴句研究——兼谈英语相关句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3 文卫平;;英汉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4 袁毓林;;“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J];中国语文;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文卫平;英汉驴子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林建平;;轻重与“方言语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靳光瑾;;计算机理解汉语需要语法理论支撑[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世宁;广义量词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业军,王晓霞;英语类指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4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5 C.Lyons ,王欣;《有定性》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7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8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9 王智杰;存现句的句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珏;体词的陈述性与非个体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庆文;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红彬;选词和翻译技巧[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董晓航;浅议翻译过程中的选词用字[J];中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韧;翻译与选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吴昀;翻译中选词的标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英宏;;谈在翻译过程中的选词技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6 辛兰琴;;浅谈工程技术翻译之选词[J];海外英语;2011年10期
7 王连江;;论网络在翻译选词中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蔡希杰;选词造句中的逻辑问题——浅述逻辑和语言的对应关系[J];江苏师院学报;1978年01期
9 赵湘;;语言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的选词[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10 胡佳;“一半”概念的选词表达[J];法语学习;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毅东;李堂秋;郑旭玲;;融合理性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的思路初探——汉英机器翻译系统英文生成选词模型的设计[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芝芬;;专科词典选词十忌[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3 鲍克怡;;语词词典中专科术语的选词与释义[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瑶;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选词失误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 夏飞飞;从英语措词三标准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两个英译本的选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明丽;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选词失误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4 蔡顺康;《科技翻译中选词特点及方法浅析》翻译项目报告[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朱江;商务英语学习型词典选词立目的优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6 阮熙春;英汉翻译中的语境与选词[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茜;新HSK3、4级真题试卷阅读部分选词填空题型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陈琳;议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申钰文;新HSK六级阅读部分选词填空题受试答题过程内省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张丽华;[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70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7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