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Hymes及其“交谈民族志”理论
本文选题:交谈民族志 + 语言人类学 ; 参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Dell Hymes是美国当代重要的语言学家、语言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其主要学术贡献是他建构了交谈民族志的理论框架并且积极推进了这一框架向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这一框架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学术影响。了解交谈民族志的理论背景与性质,探讨其基本理论体系,有助于展望它的发展方向及其学术意义。
[Abstract]:Dell Hymes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 language anthropologist and sociolinguist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His main academic contribution is that he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ethnography of convers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ramework to sociolinguistics. This framework has had a wide and profound academic impact. Understanding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nature of ethnography and discussing its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will be helpful to prospect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academic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吴锦;;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王洁;;试论新词的可接受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4 管延增;丁帅;;北京高校学生的招呼语使用情况再调查[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武立红;;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S4期
6 郭风岚;;北京话的“您”与京味儿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7 冯丽云;《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赖彦怡;;从权势的角度看表使让的“叫(教)”与“让”的选择——以《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李现乐;;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刘毓容;曹小燕;;语言变异的内部要素分析——以《围城》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3 何红梅;《红楼梦》评点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剑波;冒犯称谓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刘晓霞;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成日;朝鲜语西北方言语音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玲;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爱华;劳伦斯作品中的语码转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蒋云华;大学英语“交际—对话”式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红霞;称呼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毛悦;影响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樊丽霞;英语传播及地域变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朱翠梅;民族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D];延边大学;2003年
9 杨玉枫;论交际中的性别差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韦娟;网络会话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宏;谭丽亚;;怒苏语狩猎词汇及其文化内涵[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2 张荣建;;社会语言学的整合发展趋势[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郭芦涵;方芳;;外语教育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的关联性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4 熊皓;;从帕尔莫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再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王卓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二十载书缘:时代、学科与译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Philip E. Ross;带“色”的语言[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叶舒宪;作为文化问题de身体[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李绍明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之我见[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史轩;战后复员:在动荡时局中努力拓展[N];新清华;2010年
7 厦门大学 黄向春;中国人类学的南方传统及其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娟;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红楼梦》英译中的庭院意象再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3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93880.html